- 临床麻醉难点解析(第2版)
- 陈志扬
- 1775字
- 2020-08-28 10:52:47
二、呼吸功能锻炼的内容
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肺功能,增加心肺功能储备,包括以下内容:
1.体位引流、咳嗽排痰
有些患者肺功能差是由于存在肺部的慢性炎症,肺部感染灶可能积聚着大量的浓痰,由于患者肺功能差,往往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痰液由于重力的作用始终不能排出,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痰液堵塞气道后更加难以咳出。这时要排痰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位引流。临床医师可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让患者采取使病变部位高于病变部位的支气管开口,再让患者的支气管开口处高于隆突、声门,这样痰液就可随重力的方向流出来。具体技巧是:让患者取前倾或头低位,以5~15分钟为宜,引流时护士协助叩击患者的背部有助于排痰,体弱及呼吸困难的患者一次引流时间不宜太长。如果患者的痰液并不太黏稠,这种排痰方法是最理想的,是任何祛痰药物和消炎药物都不能比拟的。排痰的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特别是一些被堵塞的小气道。另外,还可以让患者有效咳嗽来排痰,避免无效咳嗽,减少体力消耗。具体方法是:尽量坐起或上身向前倾斜缓慢深呼吸或采用缩唇呼吸两次,在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张嘴呼气期间用力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不能坐起的患者咳嗽时应由医务人员协助其翻身置侧卧位,同样,患者咳嗽时他人用手心屈呈凹形,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背部以助排痰。
2.祛痰、消炎
如果患者的痰液黏稠、量少,可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尽可能使痰液咳出来,同时应该积极使用抗生素消炎。痰液排出可使被堵塞的小气道重新开放,藉以增加交换面积;炎症消退后,可使肺组织的水肿减轻,使气体交换、弥散效率增强,肺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呼吸功能锻炼
怎样才能锻炼这类患者的肺功能呢?中心环节就是使患者胸内压力不要骤然升高或骤然降低。缓慢深吸气或缓慢深呼气,可提高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许多肺组织发生病变,长期不开放,也不参与气体交换,让这些肺组织重新“活化”就可增加肺功能。怎样使得这些肺组织重新“活化”呢?这就需要让患者进行自我呼吸功能锻炼。其主要目的是扩张肺泡,增加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正确进行有效及时的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器官之间的气体交换能力,从而使机体各部获得更充分的氧。口诀是吸气时“丝、丝、丝……”,呼气时是“呼、呼、呼……”。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法、缩唇呼气法、呼吸体操等数种。不同的呼吸锻炼方法、患者耐受程度不同,要求锻炼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一般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4~6次,持续5~7天,患者的肺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是指呼吸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师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合适。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患者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
(2)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3)膈式呼吸法:
膈式呼吸的目的是增加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使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具体方法是放松双肩,将双手放在腹部肋弓下缘用鼻吸气,并将腹部向外凸顶住双手屏气呼吸,以保持肺泡张开,呼气时双手在肋弓下方轻轻施加压力用口缓慢呼出气体。
(4)控制性缓慢呼吸:
控制性缓慢呼吸的目的是减少呼气阻力和无效腔通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具体方法是行走、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呼气。
(5)呼吸锻炼操
1)单举呼吸:
单手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吸气∶呼气=1∶2或1∶3)或做缩唇呼吸。
2)托天呼吸:
双手握拳,有节奏地缓慢举起并放下,举起时吸气或呼气,放下时呼气或吸气。
3)蹲站呼吸:
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