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胸、肺部穿刺活检

第一节 胸壁、胸膜病变

【目的】
1.明确胸壁、胸膜病变的性质、组织学来源及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2.介入治疗术后评价疗效。
【适应证】
1.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方法无法确定性质的胸壁、胸膜病变。
2.手术、放疗或化疗前需要明确肿瘤性质、组织学类型者,或转移瘤需要明确原发组织来源者。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者。
2.近期内严重咯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或患者不能合作者。
3.超声显示不清的病灶,或病灶虽可以显示但受肋骨遮挡,缺乏合适进针入路者。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穿刺前均应做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超声确定病变位置后,从不同角度全面扫查,详细了解病灶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肺组织的位置关系等,确定穿刺部位和进针路径。
3.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签署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训练患者学会屏气,以便配合手术,过分紧张患者,术前30分钟可予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
4.仪器与器械准备 一般选取频率2.5~3.5MHz的低频凸阵探头引导,浅表肿瘤(如胸壁肿瘤)可选择频率7~10MHz高频线阵探头引导、18~21G穿刺针、活检枪、穿刺引导架、探头无菌保护套等。
【操作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选取适宜的体位,超声多切面扫查确定穿刺点、穿刺路径、进针深度,确保穿刺路径可避开大血管和正常肺组织。
2.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前超声再次扫查确定穿刺点、穿刺路径及进针深度无误,尖刀破皮。
3.嘱患者屏气,超声引导将穿刺针迅速刺入胸壁病灶内或增厚的胸膜内,扣动扳机,完成一次活检,一般取2~3针,为了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可同时将针芯内残余组织涂片2~3张,将穿刺组织条置于滤纸片上并浸泡于甲醛溶液中送组织学检查,甲醛溶液固定涂片送细胞学检查。
4.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平卧1~2小时,避免剧烈咳嗽及运动,注意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1.注意事项
(1)选取皮肤至穿刺部位距离最短的穿刺路径,全程超声实时监测,当针尖显示不清时,禁止盲目进针或取材,可适当调整进针角度至清晰显示针尖。
(2)对于体积较小的病变,可采用大角度倾斜进针或与胸壁平行的方向进针,在病灶的斜径取材以增加取材量。
(3)为了避免损伤肋间血管与神经,应在肋骨上缘进针;同时为了减少胸膜反应的发生,局麻位置要与穿刺路径一致,并且局麻深度要到胸膜全层。
(4)注意避开大血管及病灶内坏死液化区域取材,多部位穿刺,以提高穿刺取材成功率。
(5)使用自动活检枪时,须估计好射程,确保射程内没有肋骨、血管和肺组织。
(6)胸膜穿刺时,尽可能选择局部胸膜增厚明显或胸腔有积液的部位穿刺,以免伤及肺组织。
(7)送检的组织条避免挤压,保持完整,制作细胞学涂片时涂片要薄而均匀。
(8)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量采用外径较粗的穿刺针以得到足量的标本,以提高确诊率。
2.并发症
(1)气胸:
为胸壁及胸膜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由于超声能实时显示进针途径和深度,可最大限度避开含气肺组织,气胸发生率很低,且多为小量气胸。小量气胸不须治疗,可自行吸收恢复,中至大量气胸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2)出血:
由于穿刺过程中未能避开大血管所致。少量出血通过局部加压包扎可自行停止,中、大量出血除上述处理外,应输液、监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并请相关专科会诊。患者应保持平静呼吸,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可加用止血药物。
(3)感染:
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一般可以避免。
(4)肿瘤种植转移:
发生率极低,每次进针前用75%乙醇纱布擦拭穿刺针有助于预防。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检查部位、检查目的、仪器与探头型号、术前诊断等。
2.图像部分
采集的图像应包括术前肿物的灰阶及CDFI图像、术中穿刺针及针道图像、术后复查图像。
3.文字描述
(1)施行手术名称:
超声引导下胸壁或胸膜穿刺活检术。
(2)一般情况:
穿刺体位,穿刺前的准备程序,如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情况。穿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胸膜厚度和胸腔有无积液等。
(3)穿刺过程:
包括引导方法、穿刺针规格、进针次数、取出组织的性状外观、标本的保存和送检、压迫穿刺点方法和时间等。
(4)术后注意事项:
穿刺点压迫止血15分钟,超声复查胸腔排除出血。术后卧床休息4~8小时,进普食,保持伤口干燥3天,禁止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1周。告知可能的并发症,嘱咐有异常及时就诊。
(5)结果评估:
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总体评价,主要包括手术操作是否顺利、术中患者情况、术后有无不适及并发症、患者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
4.署名
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