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神经外科图解及述评(第2版)
- 漆松涛
- 14字
- 2020-08-28 10:15:17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神经外科基本设备及技术
一、手术显微镜
手术显微镜是神经外科手术必备的设备。主要由照明系统和放大系统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使用性能优越的多为Zeiss(图1-1)和Leica(图1-2)两类产品,它们提供了更佳的放大、立体成像以及对深部或狭窄术野的照明。对放大的术野进行可视化录像和拍摄改善了显微神经外科教学方式,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持续观察术野的手段,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协助术者完成复杂的镜下操作。Zeiss和Leica显微镜都配备有照相机及摄像系统,有些型号还自带光盘刻录系统和电脑硬盘录制系统,能够录制最大分辨率为1080P的手术录像,可以将镜下图像直接转变为数字信号进行保存,有利于资料的储存以及教学应用。
图1-1 Zeiss NC4型显微镜
图1-2 Leica显微镜
(一)照明
整合型光源和纤维光源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的两种照明光源。整合型光源需要30W的钨灯或100W的卤素灯,以产生7000~10 000尺烛光的亮度。目前所使用的显微镜绝大多数整合型光源已被遥控的纤维光源取代,后者借助300W的氙灯产生高达77 000尺烛光的亮度。纤维光源系统提供了持续性术野照明,在调节放大倍数后可自动调节光线准直。通过将前部镜头与显微镜的光轴同轴排列,可达到同轴照明,产生深入术野的均质照明。
(二)放大
放大调焦和物镜决定了手术显微镜的放大能力。总放大倍数与双目镜筒焦距长度、放大调焦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有直接的关系。物镜的焦距长度则与之负相关,前者可增加总放大倍数,导致视野深度线性减少。对于特定的放大倍数和焦距长度,视野的深度与焦距范围有关。较高的放大倍数提供的可观察视野较小。
1.物镜
物镜的焦距长度必须满足介于200~400mm的术野深度。选择焦距长度的关键因素包括最小工作距离、照明和影像放大倍数。最小工作距离由术者臂部姿势(必须保证舒适)、术腔的深度和手术工具的长度决定。可选用两种系统的物镜。首先,可更换物镜(早期型号)具有固定的焦距长度。当显微镜已准备就绪,只能手工更换物镜时,要求从术野移出显微镜,因此目前大多数显微镜使用可变长度物镜,它具有200~400mm的内部可调焦距长度,满足了神经外科在颅内深部术腔进行手术操作的要求。其优点是在手术不同阶段可快速调节焦距长度。手术人员可手工调节焦距长度。绝大多数可变焦物镜还配有焦点与显微镜串联的激光镜系统。
2.放大倍数
目前主流的显微镜均采用电动调焦放大系统,可选择放大4~24倍。可以快速调节放大倍数、操作简便、改善视觉导向和加快手术速度。
(三)设置与平衡
术中显微镜的设置首先是连接附件,特别是助手镜、录像设备、静态相机等。镜筒的位置应有利于发挥助手的作用,而不会使其处于尴尬的位置或阻挡器械护士传递器械。显微镜在每一次操作前应平衡,熟知平衡操作对于术者非常重要。目镜应根据术者的喜好和正确的方法调整。最后,对显微镜铺单,最好是用一次性的聚乙烯袋,其透明度较高,可很好地看到连于显微镜的附件。显微镜罩不应限制显微镜的自由转动。袋子多余的皱褶应予以固定以减少对术野的污染和对显微镜下传递器械的干扰。
(四)使用显微镜时需注意的问题
神经外科使用显微镜在浅部一般采用4~8倍放大倍数,而在深部一般放大倍数在10倍或以上。在使用显微镜时,除了机械和光学设备的经常性保养外,使用者在术中应注意避免器械撞击、磨损镜头,防止快速颅钻溅起的骨渣和血迹等污染镜头。每次手术后用擦镜纸轻柔地擦拭镜头,手术室内应留置放置显微镜的固定地点,每次手术后显微镜都回归固定位置,并加罩覆盖,以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