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维生素D的来源及作用有哪些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
(1)母体-胎儿的转运: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内获得维生素D,其储存量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量与母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
(2)食物中的维生素D:
天然食物及母乳中含维生素D量很少,但婴幼儿可以从配方奶粉、米粉等含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3)皮肤的光合作用:
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激素前体,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促进小肠吸收钙、磷,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2.什么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失常所致。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北方儿童患病多于南方。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早期多汗、易激惹、夜惊、睡眠不安、枕秃、烦躁。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形成“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脚镯”样改变以及“X”形腿、“O”形腿等,可伴有相应肌肉松弛、蛙腹、手足无力、坐、立、行走时间后延等表现,严重可并发骨折、贫血等。
根据病情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可表现为方颅、轻度串珠、郝氏沟、O型腿;中度可表现为颅骨软化、明显郝氏沟、串珠、O形腿(两膝间距3~6cm)、X形腿(两踝间距 > 3cm);重度则表现为鸡胸、龟背,明显手镯、脚镯样改变,运动生理功能受限以及影响步态的O形腿和X形腿。
4.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危因素:
有维生素D缺乏史,缺乏阳光照射,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小儿户外活动少,辅食添加不及时,患有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等。
(2)临床症状:
轻度维生素D缺乏以及佝偻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少数患病儿童可能会出现易激惹、烦躁、哭闹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或表现为骨折风险增加和肌肉疼痛等。
(3)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25羟D 3(25-OHD 3)水平下降,血钙、磷降低。
(4)X线:
长骨干骺端增宽,呈杯口样变形,杯口加深,骨小梁稀疏呈网状,皮质变薄。
(5)本病应与肾性佝偻病鉴别:
后者有肾脏病史,血清钙下降,血清磷显著升高。维生素D治疗一般无效,1,25-二羟维生素D 3治疗效果显著。
5.怎样补充维生素D
(1)按时引入换乳期食物,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其他如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海产品、添加维生素D的营养强化食品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2)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维生素D制剂,避免维生素D过量中毒。
(3)增加光照时间,但不宜在强光下长时间照射,以防晒伤。
6.如何预防及治疗维生素D中毒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不可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1)掌握维生素D预防或治疗用量,预防量每日口服不超过400IU,家长应了解维生素D过量的危害性,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严格掌握维生素D的用量,必要时先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再决定是否需要维生素D。
(3)若发生维生素D中毒,立即停用维生素D和钙剂,限制钙盐和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4)加速钙的排泄,口服氢氧化铝减少肠钙吸收,使钙从肠道排出;口服泼尼松抑制肠内钙结合蛋白生成而降低肠钙的吸收;也可以使用降钙素。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赵 萌 陈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