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张岫云医案百例
- 张会永 李少竹 李树勋
- 1363字
- 2020-08-28 09:02:07
前言
张岫云(1894—1974),生于辽宁省铁岭县凡河镇老河湾村。幼读私塾,18岁拜师学医,23岁悬壶家乡,因医德高尚,疗效显著,远近驰名。1956年辽宁省卫生厅调其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因成绩显著,留辽宁省中医医院工作(即现今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儿科主任。张老平日对患者态度和蔼,医技精湛,对疑难杂症有独到建树,每多出奇制胜,深受病家赞赏,因其善治小儿疾患,被誉为“小儿王”。
张老治学严谨,勤求古训,熟读诸家古典著作,尤其崇尚《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虽晚年仍手不释卷,孜孜以求,临床带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张老弟子李树勋整理其医案100例,名为《张岫云老大夫医案》,通过油印在辽宁中医界内部传抄。该医案同时于1973~1975年,分为五部分先后发表于《辽宁中医》(今《辽宁中医杂志》)。1976年,李树勋将原医案再次进行整理修订,并补入了张老学术思想,名为《张岫云医案百例》,由当时的辽宁中医学院印刷厂刊印院内发行。该书简要地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书中涉及儿科诸疾,每案下列诊断、治法、方药及按语,体例清晰,一目了然。
《张岫云医案百例》自成书以来,备受欢迎。惜当年未出版发行,加之年代久远,现书稿早已难觅。我闲时喜逛古玩书画市场,偶获当年印刷本,视为珍宝。同学亦有爱书之人,每多复印分享。
2006年,因撰写师翁李玉奇学术思想,得以结识陈东枢老师,一次闲谈中,提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意出版“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我首先想到了《张岫云医案百例》一书,下定决心助其出版。大学期间,我在学校创办了大学生学术期刊,从事一些编辑工作,常与学校印刷厂打交道。偶然提及此事,未曾想在印刷厂工作多年的李少竹竟是张岫云老先生弟子李树勋之子,天公安排。李少竹得知此事,甚为欢喜,提供了珍贵的照片及其父珍藏多年的手稿,更加促成了此书的出版,一则告慰其父,一则纪念张老。
为了获取更详实的资料,我搭上火车,前往铁岭市铁岭县凡河镇老家湾子村,在铁岭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左右打听,找到了张老故居,并寻到了张老后人。受到了张老孙儿,年过六旬的张振铎先生的热情接待,并得到了大力支持。此外,我寻访张老其余弟子,联系上了家在辽宁营口大石桥市的付玉斌老先生。付老已年过七旬,回忆起当时随师情景,侃侃而谈。他更献出了当年张老亲传验方,并加按语,使得本书更加完备,希望读者藉此能更加了解张老学术思想。
本书整理过程中,以辽宁中医学院印刷厂印制内部发行本为底本,参考李树勋部分手稿、早期的油印本,以及《辽宁中医》杂志连载文章进行校对。校对内容如下:
1.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一些方药名称受到了调整,本次校对统一修改为规范名。如:石膏知母汤改为白虎汤、解表化饮汤改为小青龙汤、六味汤改为六君子汤等。
2.对中药名称进行了规范,如:石羔改为石膏,牛夕改为牛膝,玉金改为郁金,山枝改为栀子等。
3.药物剂量统一为克,按东北地区用药习惯,1钱等于5克。
4.个别脱字、漏句处,在无资料参考时,揣摩上下文,予以添加,使其语句通顺。
5.部分案例在方剂后附有随症加减,考证随症加减非该案实际处方,予以统一调整,附于按语中。
6.因时代背景,原学术思想部分对张老称呼为“张老大夫”,本次校对,均改为“张老师”或“张老”。
7.书中少数词句过于口语化,在不改变原意下,调整为书面用语。
张会永
2012年8月
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