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颤的病因学特点及变化趋势

上海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实施的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调查 [12]发现,在我国,导致房颤相关因素的顺位,老龄排列第一位(占58.1%),过去曾排列第一位的风湿性瓣膜病已下降至第5位(占23.9%)。导致房颤的其他因素还有高血压(占40.3%)、冠心病(占34.8%)和心力衰竭(占33.1%)(图2)。
北京安贞医院对1997—2005年住院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13]: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颤以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最为常见,分别占34.9%和34.0%。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年龄较冠心病患者轻,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占中年组(40~60岁)的85.9%,其中女性占54.6%,冠心病房颤患者占老年组(>60岁)的70.4%,其中男性占73.9%。2008年周自强等 [14]也报道年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是我国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
图2 中国房颤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 [12]
2010年刘元生等 [15]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房颤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为该院1998—2008年所有>40岁的住院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房颤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OR=16.53,95%CI8.66~31.54, 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OR=5.13,95%CI3.14~8.37, P<0.01)、甲亢(OR=2.65,95%CI1.71~4.09, P<0.01)、年龄(OR=1.74,95%CI1.46~2.07, P<0.01)、低清蛋白血症(OR=2.02,95%CI1.43~2.84, P<0.01)、高血压(OR=1.48,95%CI1.22~1.80, P<0.01)、高尿酸(OR=1.98,95%CI1.06~3.71, P=0.03)以及男性(OR=0.62,95CI0.52~0.74, P<0.01)。该研究也发现我国房颤患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亢、高血压、特发性心肌病、高龄及男性。此外,低清蛋白血症、高尿酸亦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0年上海胸科医院的刘旭等 [16]开展的一项研究,选取382例互无关系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及其6856例亲属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550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研究孤立性房颤是否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每个家族的房颤发病率均与相匹配的对照亚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孤立性房颤者的家族较正常人群,其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95% CI)显著增加:儿子为37.36(12.71~109.9),女儿为166.6(22.06~1258),兄弟为27.39(14.63~51.26),姐妹为24.49(14.01~42.83),母亲为4.87(2.84~8.35),父亲为4.78(3.00~7.59)。该研究发现中国的孤立性房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包永升等 [17]对2003—2008年蒙古族房颤患者住院资料分析发现,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为主,占26%,蒙古族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占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年来由于风湿性瓣膜病引起房颤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是蒙古族房颤患者的病因还是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说明出现房颤病因学的种族差异可能与种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