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

一、帕金森病
(一)疾病概述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因】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故称原发性帕金森病。
【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缓慢发展,逐渐加剧。主要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高、运动迟缓等。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即呈“N”字形进展。
【治疗原则】
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疾病早期无须特殊治疗。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以较小剂量取得较满意疗效;治疗方案个体化。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鼓励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生活不能自理者,由家属协助。
2.饮食指导
进食含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3.用药指导
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时,注意观察心血管、消化系统反应及运动系统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有无变化。
4.家庭护理指导
(1)做好看护,防止患者摔倒和发生意外,确保患者安全。
(2)便秘患者,给予高维生素(如胡萝卜、西红柿、柿子、鸡蛋等),多进食粗纤维饮食(如黄豆芽、芹菜、韭菜等),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和肠道润滑剂(如开塞露等)。
(3)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铺干燥,每天清洗会阴,保持清洁,每天活动下肢2~3次。
(4)直立性低血压:服用抗帕金森病药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如流涎、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在变换体位时勿过猛,防止晕倒及不适。
5.康复指导
(1)放松和呼吸训练:
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2)面部动作训练:
可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鼓腮、露齿、吹哨、微笑、大笑、露齿笑、撅嘴等动作。
(3)头颈部训练:
头部上下运动、左右转动、侧转、左右摆动等。
(4)躯干训练:
有节奏的侧弯运动、转体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及燕式平衡等训练,可控制躯干腹背肌力量与协调。
(5)上肢及肩部训练:
耸肩、臂上举、后伸等牵伸的锻炼,也可利用社区内吊环等器械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6)手部训练:
利用家庭已有的各种器械或物品,如毛巾卷、黄豆等,可反复进行握拳伸直、手指对捏及分指训练等。
(7)下肢训练:
可在卧位进行髋、膝关节牵伸练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社区资源中较常见的单杠进行压腿等牵伸的训练。
(8)步态及平衡训练:
站立位时,双下肢前后迈步训练、躯干重心控制训练、原地踏步、跨越障碍甚至走“一”字步的训练等。
(9)语言障碍训练:
面部训练动作再加上伸舌、饶舌等运动,可改善因面舌肌僵硬导致的说话困难,大声朗读及唱歌等也有利于改善此功能。
6.复诊指导
根据医嘱要求按时复诊,如果出现不适或症状、体征加重,应及时就医。
二、小舞蹈病
(一)疾病概述
小舞蹈病又称Sydenham舞蹈病、风湿性舞蹈病,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
【病因】
本病是由A组β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及少年,男女之比约为1∶3,无季节、种族差异。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大多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
1.舞蹈病 主要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
2.肌张力低下和肌无力。
3.精神障碍 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激惹、注意力下降、偏执-强迫行为等。
4.其他 约1/3患者可伴有其他急性风湿热表现,如发热、关节炎、心瓣膜病、风湿结节等。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免疫治疗。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及噪声的刺激。不自主运动基本消失、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减慢、心肌无并发症时方可下床活动。
2.饮食指导
多食黄豆芽、冬瓜、丝瓜等食物。
3.用药指导
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时注意锥体外系症状,如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吸吮、舔舌、咀嚼等。
4.家庭护理指导
避免在阴冷、潮湿的地方生活,宜睡硬板床,铺盖柔软、保暖;不受噪声干扰;患者有不自主运动,要注意环境安全,有人陪同。
5.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本病与自身免疫反应及内分泌改变有关,要避免受凉、感冒、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环境等明显诱因,增强抵抗力。舞蹈样动作常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要避免患者在紧张环境下进行工作。
6.复诊指导
遵照医嘱按时就诊,如出现新的感染症状要及时治疗,症状、体征加重及时就诊。

(韩建玲 陈霞霞 解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