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内科疾病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根据病理生理的变化,冠心病分为两大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状动脉病。前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本节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个类型。
一、心 绞 痛
(一)疾病概述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将除了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病因】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
1.稳定型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使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
【临床表现】
1.稳定型心绞痛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特点为:
(1)诱因: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偶有濒死感。发作时,患者被迫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部位:
主要位于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间延长、含化硝酸甘油疗效差;较轻微活动即能诱发,休息时也可发作。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避免诱发因素;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疼痛发作频繁或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应立即住院。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缓解期患者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就地休息,切忌扶患者勉强步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指导
饮食宜低盐、低脂、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每天食盐量控制在6g以内,禁食肥肉、蛋黄等高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饱餐,宜少食多餐,每顿七八分饱;禁烟限酒,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伴有糖尿病及肥胖者要控制热量。
3.用药指导
(1)硝酸酯类药物:
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1~3分钟内起效,不良反应有头痛、头胀、面红、心悸、直立性低血压等。服药后应安静休息15~20分钟,过早活动可引起眩晕,体位改变应缓慢,起床时可在床上稍坐片刻,再下床活动。硝酸甘油应注意避光保存,防止受潮,开封后每6个月更换一次。
(2)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和对胃有刺激,少数人有过敏现象,服药过程中如有牙龈出血或近期无故出现皮下瘀斑应引起注意。
(3)调脂药物:
主要是他汀类,稳定血栓斑块。不良反应是肝功损害及肌肉病变。注意复查肝功能,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4.康复指导
及时控制与心绞痛发作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等,忌生气、发怒,避免情绪激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5.复诊指导
遵医嘱门诊复诊,调整用药,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一)疾病概述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
【病因】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痉挛等所致。
【临床表现】
1.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2.发病时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常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
3.一般在胸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不超过39℃。
4.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5.心律失常 大多数患者起病24小时内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以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
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
2.饮食指导
发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要少量多餐,防止过饱。
3.用药指导
应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时,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监测血压。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4.康复指导
及时控制与心绞痛发作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甲亢等,忌生气、发怒,避免情绪激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5.复诊指导
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6.照顾者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家属应学会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以备急用。

(胡建 张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