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 杨丽华 宋南 修红
- 4708字
- 2020-08-28 08:48:44
第六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一)疾病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病因】
1.外因
(1)吸烟:
吸烟时间愈长,烟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2)感染因素: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鼻病毒、黏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和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多见)感染。
(3)理化因素:
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4)天气:
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寒冷季节,尤其是在天气突然变化时。
(5)过敏因素:
据调查,喘息性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史。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致敏因素而致病。
2.内因
(1)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
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气管、支气管黏膜的黏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的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较高。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多无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湿啰音和干啰音。长期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终年咳嗽、咳痰不停,冬秋季加剧,咳嗽、咳痰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
【治疗原则】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的治疗。对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为主。患者须自觉戒烟,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1)患者常因活动时呼吸困难而避免活动,甚至卧床。如果长期活动量不足,会使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更加明显,形成恶性循环。适度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血流量和氧利用率,提高呼吸肌的运动功能和耐力,从而改善症状。对不同的患者,应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和强度,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的指导,在全身运动时,运动强度达预计最高心率的60%~90%,持续20~40分钟,每周3~5次。
(2)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伴有喘息和气促者应以半卧位为佳。
2.饮食指导
(1)应进食鸡蛋、牛奶、巧克力、橘子、香蕉、芹菜等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豆制品,可补充慢性气管炎对机体造成的营养损耗;冬季可适当吃些狗肉、羊肉等;适量限奶类制品,因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使感染加重。
(2)食物宜清淡、易消化。
(3)平时多选用具有健脾、宜肺、补肾、理气、化痰的食物,如猪、羊、牛肺脏及枇杷、橘子、梨、百合、大枣、莲子、杏仁、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4)忌食海腥油腻的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蒜、葱、韭菜、芥末等;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忌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冷瓜果、冷饮料等;尽量戒酒。
(5)注意补钙,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进食海产品时,要注意防过敏。
3.用药指导
(1)抗菌治疗:
可按常见致病菌为用药依据。严重感染时,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或头孢菌素类联合给药。
(2)祛痰镇咳药:
可给氨溴索。
(3)解痉平喘药:
喘息型支气管炎常选择解痉平喘药物。
4.正确接受家庭氧疗
长期氧疗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精神状态,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的发生以及减少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长期氧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患者每天至少吸氧15小时以上,一般主张低流量吸氧。
5.日常生活指导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并动员亲属、同事戒烟,以减少烟雾的吸入。
(2)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及疲劳。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室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避免烟雾、粉尘刺激;在寒冷季节或天气骤变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预防呼吸道感染。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勤洗漱口。有轻度口腔感染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含漱液于饭后、睡前漱口。
6.复诊指导
遵医嘱定期随诊,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病情当急性发作,伴发频繁咳嗽、气喘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疾病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可以是部分可逆的,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
1.吸烟
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等。吸烟者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并且具有细胞毒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增加条件。
4.感染
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6.其他
机体的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气温的突变等都有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慢性咳嗽,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早期在劳累时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后逐渐加重。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者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焦虑等。
【治疗原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应重在预防,早期干预,主要措施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中,戒烟是非常重要并且简单易行的措施。戒烟有益于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另外,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及时予以干预。对于稳定期患者,除了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的药物治疗外,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急性加重期治疗,首先需要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住院初期给予广谱抗菌药,随后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调整用药。轻者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取舒适坐位或半卧位,衣服要宽松,被褥要松软、暖和,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
2.饮食指导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患者在平时饮食方面多吃一些西瓜、豆类、鸡蛋、牛奶、芹菜等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对气道储备功能较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会增加通气负荷。低糖饮食则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高,减轻呼吸负担。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高蛋白食物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提高能量水平,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强壮。
3.用药指导
(1)合理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措施,根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可选用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和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是否下降,咳嗽、咳痰是否减轻或消失,痰的颜色是否转白,肺部啰音是否消失。
(2)支气管扩张药的应用:
支气管扩张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药物,包括长效及短效胆碱受体兴奋剂(如普萘洛尔、沙丁胺醇等)、长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和茶碱类(如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其中,抗胆碱能药物为缓解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家庭内应常备用,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3)祛痰止咳药物的应用:
出现咳嗽、咳痰时,不要盲目使用镇咳药,尤其对呼吸储备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稀释痰液,协助排痰。
4.氧疗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伴喘息、呼吸困难,可产生低氧血症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氧疗能使低氧血症患者提高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增加运动量,改善生活质量。患者采取鼻导管或鼻塞吸入、氧流量1.0~2.0L/fm,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同时注意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有效吸氧。患者及家属要了解长时间吸氧的优点及用氧安全性,消除患者因担心吸氧会产生依赖的不良情绪。
5.呼吸功能锻炼
(1)缩唇呼气法:
患者可缩拢嘴唇进行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这样可以延缓呼气流速,提高气道内压力以抵抗气道外的动力压迫,防止细气道呼气时过早闭合。
(2)全身性运动:
快速步行、原地踏车、登楼梯。
(3)腹式呼吸训练:
用鼻缓慢吸气,使膈肌下降,腹肌松弛凸出,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上台,腹部下降。屏住呼吸可以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时间,从而使更多的氧进入血液中,方法为吸气后屏住呼吸3秒钟再呼气,如此反复练习。避免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环境污染、感冒等,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条件者改善生活环境。
6.康复指导
康复治疗可以使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呼吸生理治疗方面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以及避免快速浅表的呼吸以帮助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在营养支持方面,应要求达到理想的体重,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量摄入,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7.复诊指导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或有头昏、意识模糊等表现时,立即送医院就医。
(高翔 樊荣 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