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伊始,为尽快改善全国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毛泽东同志作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指示,从此在全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六十多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先后开展了以“除害灭病”“农村改水改厕”“卫生城镇创建”“健康促进和教育”“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为重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卫生工作,有效地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文明素质,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充分肯定了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明确了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向、目标、任务和要求,成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此后,以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增强人民健康为目的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启动,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在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下,各地城市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精准破解了城市卫生难题,改善了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群众卫生文明素质,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截至2015年底,全国爱卫会共累计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16个、国家卫生区42个、国家卫生县城230个、国家卫生乡镇449个。浙江、上海率先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区)在地级市(区)全覆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过快集聚,交通堵塞、公共服务不足、居民精神压力大等威胁健康的“城市病”逐渐凸显,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将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的社会大卫生格局尚未形成。三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期望值提高。四是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利益格局调整,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工作方式面临挑战。同时,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爱国卫生运动光荣传统,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有效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种因素,这不仅需要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需要社会治理这张“大处方”。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是行之有效的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是我国当前现代城市有序管理的很好载体,值得研究推广和深化。
国家卫生城市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是一张金名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使之常态化,对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传承发扬这一传统优势,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委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就2012—2014周期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开展了评估研究。本研究旨在总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取得成效以及长效管理方法等,分析研究,形成报告,供各地参考借鉴。同时,按照城市不同特点,重点收集整理了重庆市南岸区、湖北省武汉市、河南省开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东省湛江市、山西省原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特色成功做法,以及杭州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工作经验,一并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我很高兴看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而且正是“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题中之义。该课题运用科学方法,比较客观、中肯地对2012—2014周期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评估,总结的经验还是不错的,值得各地借鉴。
让我们继续共同努力,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思想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把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镇这项伟大事业不断推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