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施灸的材料

一、艾及艾制品

1.艾,是一种中药,又称医草、灸草,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以湖北蕲州产者佳,叶厚绒多,称为蕲艾。艾叶有芳香性气味。每年在农历的四五月间,当艾草叶盛花未开时,采收新鲜肥厚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或其他器械中,反复捣烂压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纤维,即成柔软如棉的艾绒,其色淡灰黄,干燥易燃者为佳。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其二,燃烧时热力温和,气味芳香,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加之艾叶遍产各地,便于采集,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应用。

艾叶的功用:性温热,味苦无毒,宣理气血,温中逐寒,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内服用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现代研究认为艾灸对于调动一切内在积极因素,增进机体防卫抗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温养细胞,旺盛循环,增加抗体,改变血液成分,调整组织器官功能的作用。

艾绒的质量,对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生硬而不易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弊端,散落燃烧的艾绒易灼伤皮肤,须加注意。

从艾叶的性能功用上也可以理解为何临床以艾绒为主要灸用材料。《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神灸经纶》亦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说明用艾叶作为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寒湿、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艾绒的新陈,对施灸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新产艾绒内含挥发性油质较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易烧伤皮肤,故临床上应用陈艾而不宜用新艾,在《本草纲目》上有:“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艾绒以陈久者为上品,陈艾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所以艾绒制成后需经过一段时期的干燥贮藏再使用为好。在《孟子·离娄上》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古人对艾的选择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图1 艾草与艾绒

2.艾制品

(1)艾炷: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的艾团,称为艾炷,艾炷以壮为计数,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取适量的纯净陈久的艾绒,先置于手心中,用拇指搓紧,再放在平板上,以手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圆底的圆锥体形状。这种圆锥形体小,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至强,患者易于接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上下均匀,剔除粗梗及杂物,耐燃而不易爆裂。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有圆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之中,另用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然后用针从艾炷器背面之小孔中将制成的艾炷顶出备用。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均匀、结实,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

图2 制作艾炷

根据临床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据历代针灸医籍的记载和临床经验,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为了便于临床研究,准确掌握艾炷剂量的大小,故规定出标准艾炷,其艾炷底的直径为0.8cm,艾炷高度为1cm,艾炷的重量约为0.1g,可燃烧3~5分钟。此即为临床常用的大型艾炷,中型艾炷为大型艾炷的一半大小,小型艾炷又为中型艾炷的一半大小。

图3 各式艾炷

(2)艾条:又称艾卷,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否添加其他药物,又可分为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两类,一般药店有售,有时为了临床特殊需要,可以按照规格自行制造。取制好的陈久纯艾绒24g,平铺在26cm×20cm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长20cm、直径1.5cm、重24g的圆柱状,松紧要适中,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临床常用的药艾条是在每条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细末6g而制成。药艾条的种类很多,并有许多特定的名称,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证散毒针、念盈药条等,其药物成分不同,临床适应范围有异。另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无烟艾条,燃烧时不产生烟雾,适用于伴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清艾条

各种粗细清艾条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无烟艾条

图4 各种艾条

二、其他灸材

临床上除用艾作为施灸的材料外,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可作为灸材,包括火燃类和天灸两种。

1.火燃类

(1)灯心草: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味甘、淡,性微寒,入心、小肠经。功能清心、利尿。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

即蜂蜡之黄色者。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味甘、淡,性平。功能收涩、止痛、解毒。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

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味苦,性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降血压。为桑枝灸之材料。

(4)硫黄:

为天然硫黄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味酸,性温。为硫黄灸之材料。

图5 灯心草

(5)桃枝: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为桃枝灸之材料。

(6)药锭:

将多种药物研末,和硫黄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药片),以之施灸,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有香硫饼、阳燧锭、救苦丹等。

(7)药捻:

以多种药物研末,用紫绵纸裹药末,捻作线香粗细的条,作为施灸材料。

2.天灸(药物贴敷法)

(1)毛茛:

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性味辛、温,有毒。能退黄、截疟、平喘。鲜品捣烂后,可敷于穴位,作毛茛灸。

(2)斑蝥: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体,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性味辛、寒,有大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本品含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发赤、起疱作用,可作斑蝥灸以攻毒逐瘀。

(3)旱莲草:

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味甘、酸,性凉,入肝、肾经。功能凉血止血,补益肝肾。鲜品捣烂或晒干研末,可作旱莲灸。

(4)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功能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经止痛,散结消肿。其所含的芥子苷在水解后,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研末可作白芥子灸。

(5)甘遂: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功能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研末可作甘遂灸。

(6)蓖麻子:

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性味甘、辛、平,有毒,入大肠、肺经。功能消肿、排脓、拔毒,润肠通便。捣烂如泥膏状可作蓖麻子灸。

(7)其他如吴茱萸、葱白、马钱子、巴豆霜等很多药物也均可作灸法用。

毛茛

斑蝥

旱莲草

白芥子

白芥子

甘遂

蓖麻子

蓖麻子

葱白

马钱子

巴豆霜

图6 各种天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