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 寄生虫病监测与管理
- 周晓农
- 1438字
- 2020-08-28 06:38:43
第三节 监测技术分类与应用
一、分 类
近年来,随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深入与现代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监测技术发展较快,监测技术趋于多标化。
按各类技术的用途分类,监测技术有监测病例诊断技术、群体疫情识别技术、病原溯源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疾病预测模拟技术、风险报告系统、媒体信息甄别技术等。按监测内容来分类,有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报告技术、信息利用技术等。按监测对象来分类,监测技术有病原监测技术、保虫宿主监测技术、媒介及中间宿主监测技术、疫情监测技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卫生资源监测技术、预警技术、响应技术等。按监测疾病的流行特征来分类,监测技术有地理分布监测技术、人群分布监测技术、时间分布监测技术、流行因素监测技术、卫生资源监测与分析技术等。
二、应 用
如前所述,监测技术主要用于识别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发现新的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了解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评价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预测预报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等5个方面,其核心功能是监测信息处理和早期预警(图1-2)。前者涉及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反馈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基本上已成为常规工作;后者则涉及对疾病发展趋势的预警,难度较大,部分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
在监测信息处理方面,信息采集主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将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相结合,根据需求与目的来布置监测点,并将监测点上的数据及时或定时传输到信息分析中心。我国已建立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该系统可在24小时内及时传输覆盖全国各乡镇的疫情信息。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近年来常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来达到预警目的,包括控制图法、移动平均法、累积和法、回归分析法、时空聚集性探测等方法。疾病预测模型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定性的决定性模型与定量的数理模型。如决定性模型中的SIS和SIR模型,数理模型中的灰色预测模型、Markov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贝叶斯模型、通径分析模型等,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用于传染病预测预报的研究模型。风险报告系统主要基于传染病法规、卫计委突发事件预案中的标准,在风险评估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各类突发事件、传染病暴发事件进行逐级报告和分级响应。媒体信息甄别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包括对各类媒体、网络信息进行分类检索与分析,或设立公众投诉、举报电话、健康咨询(12320公益)电话等,采集与传染病流行、暴发相关的信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过滤与甄别核实,以及时获得信息。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更需要不同预警技术来支撑,因此这类技术发展较快。如在应急反应和预警系统中,如何通过网络共享技术来共享疫情信息资源,并为应急处置现场提供疫情监测或预警相关技术;提供用于疫情暴发应急处理的相关技术或产品,包括应急采样调查技术,以对疫情暴发与流行的原因作出快速确定(包括对病原的确定和疫点范围的确定)等;包括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以对部分罕见或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和媒介(中间宿主)进行快速实验室鉴别确诊;现场应急处理技术,以及时控制疫点内疫情,严格开展疫区应急处理,包括对病例的确诊、观察与治疗,对疫点或疫区环境消毒,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安全供水管理,对传播媒介的杀灭与控制等应急措施等。同时,在建立疫情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开展疫情的模型分析,结合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了解疫情特点和变化趋势,定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疫情发展的预测预报信息资料,为防治对策的制定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