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 寄生虫病监测与管理
- 周晓农
- 1926字
- 2020-08-28 06:38:44
第四节 结果验证与利用
一、预警信号探查
症状监测系统就是依据症状监测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噪声的背景下检测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征信号。信号检测是将症状监测数据输入并转化为信号,经过分析处理,最后输出对某一事件存在与否所做出的判断结果。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将信号强度与特定阈值进行比较(图6-5)。
图6-5 信号检测原理
在寄生虫病学领域,通过寄生虫病症状监测系统收集过去一段时间内与寄生虫病早期症状相关的数据,经计算机转化为信号,依次计算出任意时间段内寄生虫病相关症状(或事件)发生率的预期值,如果某一/多个症状(或事件)的发生率偏离了基线并超出一定阈值,自动发出警报,对某种寄生虫病暴发或流行做出判断,并甄别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区、高危时间段。症状监测是从患者刚刚开始出现轻微或非特异性症状的阶段就收集相关数据,虽然这些症状或现象是非特异的,但是它们的发生频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增加,或在某一地理区域内调试集中,即表现为时间上或空间上的聚集性。例如隐孢子虫病疫情早期,大量患者自行去药店购买抗腹泻药物引起药物销售量的升高。为避免预警假阳性信号过多,症状监测必须对信号检测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监测技术最优化。针对预警信号指示的众多小规模暴发或轻微症状聚集情况,可提前确定应急反应优先次序,在有限的应急能力基础上优先调查可疑的较大的暴发事件或严重疾病。
二、预警信号验证
一旦异常信号的预警报出,即要求开展现场调查与进一步实验室诊断。在现场调查过程中,流行病学方法常用于确定致病因子、传播方式、易感人群和暴露因素以及环境决定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根据症状监测系统检测出的异常信号科学地提出合理的调查设计,从而为后期分析提供严谨的科学数据。现场调查则包括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调查。群体水平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个体门诊、医院、学校等;个体水平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个体。一个好的现场调查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现场调查必须及时地进行;②尽早发现传染源或其他高危因素并作出评价;③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④有足够因果关系上的证据确定传染源或病因;⑤提出疾病的实时控制和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现场调查研究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一份完善的个案调查表,能充分体现调查的实质内容,也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因此,设计和使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各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
(一)设计调查表的原则
设计个案调查表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突出所调查症状及相应疾病的特征;②调查项目范围合理适当;③尽可能使用标准问题,尽量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避免双重问题;④调查条目的逻辑顺序合理;⑤开展预调查。
(二)调查表的结构
个案调查表的结构一般包括首页、调查问卷和联结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如下:①首页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书及调查的目的介绍等;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行为习惯和需要调查的项目或指标;③联结部分主要包括过渡语或指标语。
(三)调查表实例
1.疑似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2.急性血吸虫病疫源地调查表
三、决策应用
症状监测的预警作用是以信号检测理论和决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决策(Policy making)理论可以向决策者提供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并鼓励决策者去发现和探寻各种潜在性的对策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能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通过调整检测方法对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及时性等指标进行调节,从而使其适应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例如,降低症状或事件的报警阈值可以提高及时性和敏感性,但同时降低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决策理论及相关的分析方法则有利于确定各项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等)在实际应用中的最佳值以及评估正确警报的收益和错误警报的损失。在症状监测结果的实际应用中,结果的解读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基线的确定
分析、判断、掌握正常的指标水平,以排除数据自然变化的干扰,科学确定预警基线,对于充分发挥监测预警的作用十分重要。如在流感季节到来前,人们常囤积某些药物,导致药物销售量增加。如果不了解这些人群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及时修正相关的预警基线,就会发生误判而发出假警报。因此,必须长期监测以掌握数据的自然变化规律,尽可能排除相关的混杂因素,提高基线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报警阈值的确定
科学确定指标的报警阈值(Alarm threshold)是一个监测预警系统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警戒值偏低,就会造成监测系统过于敏感,从而增加了症状(或事件)的假警报率。因此,确定适当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确保数据分析结果切实有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