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2008年7月4日,重症医学正式被批准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增加一级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在经历了SARS、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及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重症医学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而随着系列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完善,重症医学的规范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高,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建设水平已成为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指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具有天然的深刻的内在联系,提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的战略。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亚专科——重症呼吸,其诊疗技术及手段不断提高,如许多专科指南的颁布、呼吸治疗师进入临床等,规范了专科医疗行为,呼吸支持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许多高度智能化呼吸机及通气模式得到发展,如高频通气、通过膈神经带动的NAVA呼吸机,还有如经鼻高流量氧疗等新技术新设备,给患者与医者更多的选择机会与更佳的舒适感。不断推向市场的新型药物,如抗感染技术的进步,挽救了许多濒危的生命。但也必须看到,仍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重症肺炎诊断方面,虽然医学检验技术带来革命性发展,但病原学快速、精准检测仍显得困难重重。随着大量现代技术及超广谱抗菌药物的临床运用及滥用,甚至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机械通气技术带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长时间机械通气后产生呼吸机依赖、大量抗感染手段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耐药菌感染的控制等一系列难题,多种重症状态下产生危重病相关性多发性神经炎和肌病等均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诊断治疗困难重重,甚至恶性循环,为重症呼吸亚专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广东省重点专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芳村重症医学科承担重症呼吸亚专科学科建设任务。2003年9月芳村重症医学科成立之时,有幸邀请到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担任科室学术带头人。2004年1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倡导建立“中医强省”战略下,医院建立名师传承机制,张忠德副院长与韩云主任有幸成为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学首席专家晁恩祥教授第一批师承广东弟子。在众老师指导下,专科团队认真拜读、学习老师们的著作,在日常临床重症救治工作中积极运用老师们的宝贵临床经验,探索重症肺病临床救治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现代技术前提下,寻找中医药切入点,凸显中医药干预的环节优势或阶段优势,积累总结临床救治经验。
本书从重症肺病名医传承理论与实践探索角度进行梳理总结,在系统复习、整理两位恩师在重症肺系疾病的理论经验基础上,同时收集运用其他名医经验编撰而成。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肺脏的病理生理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两位恩师在重症肺病方面学术经验,分医家小传、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部分,第四部分为典型案例汇总,分为疾病概要、临床学步、经验拓展等部分。
在跟师学习及整理医案的过程中,深受两位恩师的悉心指点与大力支持!感谢恩师在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毫无保留的指导,并在成书之际担任主审、作序鼓励。
此外,本书在整理成文过程中得到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呼吸大科主任林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晁恩祥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同门许银姬教授、张文青教授、杨荣源教授、李际强教授、影像科张思伟教授、检验医学部徐宁主任、罗强主任及医务处胡学军处长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我们希冀这本书能够为运用名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治疗重症肺病的同道们提供参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整理过程中,我们也深知本书的局限性,仅仅是我们临床中运用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初步成果。由于跟师学习时间有长短,拜读名医著作的领悟能力有高低,临证思考有深浅不同,加上重症肺病的复杂性,在现代救治技术高度参与下,很可能改变了原有疾病的自然进程,临床实践时,未必与老师经验原意能高度一致,故书中名医经验整理与观点、临床实践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编 者
201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