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ABO血型系统的常见亚型

一、ABO血型系统的常见亚型

ABO血型亚型是由ABO基因变异形成,其抗原分子结构与ABO血型抗原存在一定差异。A基因变异形成A亚型,B基因变异形成B亚型,O基因不表达糖基转移酶活性,所以O基因变异只能形成新的O等位基因。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亚型或疑难血型血清反应格局可参考本书附录一。
西方国家A亚型较多,主要有A 1亚型(约占78%)和A 2亚型(约占22%),其他A亚型(A 3、A x、A end等)较少见或罕见。中国汉族人群中B亚型比较常见,主要有B 3、B x、B m、B el、B(A)型等,华南地区以B 3型为常见的亚型,华北地区B(A)亚型为相对常见的亚型。与A、B亚型相对应,AB亚型有A xB、cisAB、A elB、A mB和A 2B 3等。
1.ABO血型系统常见亚型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族人群中常见的ABO亚型血清反应格局见表3-5(参考本书附录一)。
表3-5 中国汉族人群中常见的ABO亚型血清反应格局
注:本表的抗血清是指单克隆试剂或凝集素的一般表现强度格局,一般弱型或亚型ABO血型的原始定义是指使用人源多克隆抗血清的血清格局,以前B(A)血型并没有定义在弱型或亚型里,自从单克隆抗血清问世后才有B(A)的血清格局
2.ABO血型系统的常见亚型
(1)A亚(弱)型:
常见A亚型按抗原类别、红细胞抗原密度及与抗血清之间的凝集强度可以分为各种A亚(弱)型,见表3-6。
表3-6 A亚(弱)型
1)A 1和A 2亚型:
A 1亚型在A型人群中最为常见。A 1亚型人群红细胞上同时含有A和A 1两种抗原,A 2亚型人群红细胞上只含有A抗原。A 1亚型人群血液中含有抗-B抗体,A 2亚型人群血液中除含有抗-B抗体外,有时还含有少量抗-A 1抗体。A 1和A 2亚型红细胞均与抗-A抗体发生凝集反应,但A 2亚型红细胞不与抗-A 1抗体发生凝集反应,ABO亚型人群红细胞上的A抗原量较少,而H抗原的活性相对较强。西方最常见的A亚型是A 2亚型,约有22%的A型是A 2亚型,但只有1%~2%的A 2亚型个体会产生抗-A 1。中国汉族人群中A型有近20%的属于A 2亚型,这小些A 2亚型基因型是与白种人不同的A205型。A205型的血清格局与A 2亚型一致(与抗-A 1不凝集,与抗-H的凝集相对比A 1亚型强),只是中国汉族人的这种A 2亚型不会产生抗-A 1(参考本书第三篇第十章第九节cisAB案例)。
2)A 3亚型:
A 3亚型在中国汉族人中比较罕见,A 3亚型红细胞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是混合视野凝集,即与抗-A抗体和抗-A,B抗体同时孵育后,在显微镜下出现混合凝集视野。大部分A 3亚型人群血液中有较强的H物质,可能存在抗-A 1抗体。分泌型个体的唾液中可以检出A物质。
3)A x亚型:
A x亚型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A x亚型血清反应格局的特点是抗-A试剂正定型几乎无法观察到凝集,而显微镜下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弱凝集。使用抗-A,B可以观察到较强的约2+~3+的凝集,所以同时使用B型血浆及O型血浆可以区分出A 3亚型,而且A x亚型经常会产生抗-A 1抗体,如不仔细观察,会误判成O型,导致A x亚型漏检(参考本书第三篇第九章第一节A x案例)。
4)A el亚型:
通常正定型A抗原使用人源或单克隆试剂都无法检测到抗原表达,而A el亚型经常会产生抗-A 1抗体。通常该抗-A 1抗体效价不高,偶见3+强度的反定型抗-A 1,所以这种若不带B基因的A el亚型血清反应格局,经常正定型及反定型都像O型的反应格局,但是反定型的A型红细胞反应表现一般不强,若反定型A及B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2+,亦可能是亚型的血清反应格局(参考本书第三篇第九章第二节A el案例)。
A el亚型的鉴定必需经弱A抗原的吸收放散,证实红细胞上存在弱A抗原表达(参考本书第四篇第十四章第三节“A/B抗原弱表达吸收放散标准操作规程”),但这种弱血型抗原的吸收放散法经常受到所使用的单克隆抗血清试剂及人源高效价抗血清试剂的影响。通常使用人源高效价血清的效果较好。使用单克隆抗-A试剂常会有假阴性的结果,原因可能如AABB技术手册所说,单克隆抗-A,B对于吸附放散溶液的pH相对敏感,故在弱A/B吸收放散试验中,最好采用人源高效价抗-A,B(选择效价≥128以上),以避免单克隆试剂检测可能存在的假阴性。
中国台湾地区曾调查过79位健康献血者,他们的正定型都是O型,但反定型的抗-A凝集强度不到3+,类似于O型正、反定型格局。在献血者A el亚型的表型中,有13例A el02、65例类A el04、1例A el06不同的A el衍生型,这些A el亚型都会产生1+~2+抗-A 1反定型抗体,唾液中只存在H血型物质,不存在A型的血型物质,所以经常被误认为O型。其中,13例A el02型的A el亚型利用高效价人源抗-A吸附后洗脱,仅有1例(A el02/B)证实存在弱A抗原,其他A el02/O(12/13)均无法使用高效价人源抗-A吸收放散出弱A抗原,而其他65例类A el04及1例A el06均可以成功吸收放散出弱A抗原。
5)A m亚型:
A m亚型和A el亚型正定型抗原都非常弱,无法使用正常的抗-A试剂观察到凝集反应,必须使用吸收放散法才能检测到弱抗原。而A m亚型和A el亚型的差别主要是A m亚型不会产生抗-A 1反定型抗体,而且分泌型的A m亚型唾液可以检测到A血型物质,而A el亚型无法检测到A血型物质。
(2)B亚型
1)B 3亚型:
B 3亚型红细胞与抗-B抗血清约有1+~2+混合视野凝集,与抗-A,B抗体则可呈2+~3+混合视野凝集。B 3亚型在中国汉族人中的比例约为1/900(B型),AB 3型在中国汉族人中比例约为1/1 800(AB型),属于常见的ABO亚型(参考本书第三篇第十一章第三节B 3案例)。
B 3亚型与人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B试剂的亲和力比正常的B红细胞亲和力弱,这种现象可以运用到血清学鉴定中,正常人输不同血型的混合视野及骨髓移植的混合视野,亲和力表现正常,而B 3亚型的混合视野亲和力较弱。亲和力试验可参考本书第十四章第六节“亲和力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B 3亚型人群血液中缺乏抗-B抗体,但唾液中含有B血型抗原。偶见急性髓系白血病造成B抗原减弱也会有类似B 3亚型混合视野的现象,但亲和力试验可以区分是真正的B 3还是髓系白血病所致B抗原减弱。
2)B x、B m和B el亚型:
B x、B m和B el特性及血清学格局定义同A x、A m和A el,在此不详述(参考本书第三篇第九章第一节A x案例至第三节A m案例)。
(3)B(A)亚型:
B(A)亚型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亚型,几乎呈现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尤其B(A)04及B(A)02亚型为北方汉族最常见的B(A)血型。
B(A)亚型的血清学反应格局,正定型像AB型,但反定型是B型(可测得抗-A抗体),使用人源B型的血浆(含抗-A抗体)时不会和B(A)红细胞形成凝集。由于B(A)亚型的正定型与AB型极为相似,但B(A)亚型的H抗原相较于AB型的H抗原性强许多,这些特点可以用来区分B(A)亚型与AB型。
由于B(A)亚型和A 2B亚型都产生抗-A或抗-A 1抗体,加上cisAB(类似A xB 3或者A 2B 3血清反应格局)的表型,这三种血型的血清学反应格局极为类似,相关的血清特性见表3-7。
表3-7 B(A)亚型及 A 2B亚型产生抗-A 1和cisAB亚型血清学反应格局比较
注: *一般是阴性,极少见弱阳性结果
(4)cisAB亚型:
通常情况下,AB型个体一条染色体携带 A基因,另一条染色体携带 B基因,称为反式AB型。但 A基因和 B基因偶尔也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这种遗传下来的AB型称之为顺式AB型(cisAB型)。出现cisAB有两种可能:一是基因的不等交换,使得一条染色体上的 A基因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 B基因组成了新的 cisAB基因,并且携带正常的遗传信息;另一种情况是 A基因或 B基因发生突变,使基因编码产物同时具有A和B抗原。cisAB型细胞的A抗原表达量接近于正常或略低于正常,B抗原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cisAB型个体的血清中总是含有弱抗-B,但该抗体是识别cisAB细胞所缺乏的部分B抗原。
cisAB的基因型可能和 O基因或 A/B基因有关,所以不同的基因型血清学结果和AB亚型很类似,比如说A 2B 3和cisAB/O、A 1B 3和cisAB/A、A 2B和cisAB/B,因此理论上,cisAB的血清学反应格局并不能确定是cisAB亚型,需靠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区别。
(胡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