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阿尔茨海默病
- 招远祺 薛长利
- 810字
- 2020-08-29 08:10:18
第三章 中医古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导语:中医的经典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痴呆相关的防病治病信息,包括中草药、针灸以及其他与中医有关的疗法。本章以最大的中医电子图书集《中华医典》为检索源,并根据相关辞典和专著,确定60余个与痴呆及认知障碍有关的检索词,检索到1498条中药方剂相关的条文以及164条针灸相关条文,进而分析和总结古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类证的常用方剂、中药和穴位。
中医防治痴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医历代医家对痴呆病名的认识也随时间而逐渐发生演变或深化。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虽无痴呆病名,但深刻论述了心与神明意志的关系,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天年》曰:“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为后世认识和治疗痴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黄帝内经》中还对“善忘”“喜忘”进行了病因分析。至春秋末年的《左传》中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故有“白痴”之说,并描述其症状为“不能辨菽麦,不知分家犬”。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卷四》、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多忘候》、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中则分别记载了“健忘”“多忘”“好忘”等论述,均与痴呆有一定的关系。唐代孙思邈在《华佗神医密传》中记载“痴呆”的病名。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设立了“癫狂痴呆”篇。而清代陈士铎称痴呆为呆病,在《辨证录》中创立了“呆病门”,对呆病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但是,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D)是现代病名,中医古籍中里没有与其相对应的词语,所以我们确定了一系列与AD相关的中医病名或症状,并在《中华医典》中进行了检索。《中华医典》是一套光盘版的大型中医电子丛书,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医电子图书集,包括中国历代至民国(1911—1948年)前的1000多本中医古籍著作,为中医古籍研究奠定了基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