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著
- 159字
- 2020-08-29 07:57:23
三、中国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迫切性
首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这种状况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了卫生资源的发展水平和供给,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是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其次,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呈“井喷”态势,慢性病不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已经成为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而慢性病的主要防控措施就是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遏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残和死亡,这些都依赖于个体健康素养的提高。
第三,一些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等仍然是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第四,城乡居民疾病早期发现率普遍较低,是导致预后差、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树立健康风险意识,掌握疾病早期识别知识,定期体检,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
第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健康教育课的设置薄弱,导致全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命与死亡等相关教育,普遍缺乏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民都需要补一堂健康课,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第二节 健康素养研究历程
我国的健康素养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我国的健康素养研究和国外健康素养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侧重公众对健康相关材料的获取、理解、甄别和应用能力。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侧重考察个人对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下面就我国健康素养研究情况做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