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整体医学理论与实践
- 蒋戈利
- 7221字
- 2020-08-29 06:28:24
绪论篇 背景与创新思路
一、选题立说的主客观缘由
一个全新的人生理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崭新的医学理念,可以促进甚至引领一个国家的医疗走向,促进国民的健康事业;一个全新的医学模式,可以促成整个人类医学的思维变革,可能催生一场历史性的医学革命浪潮,从而,有力推进人类医学的发展进程。
——题记
所谓医学模式(空泛地说,就是医学类型),是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总的原则,即人们研究和处理生命健康、疾病预防及治疗、医学教育与科研等医学问题的基本方式。医学发展史充分证明,人类的医学实践是医学模式产生的客观基础;随着人类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同阶段的医疗卫生实践,也必然显示出某种特定的医学模式特征。
中西医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东西方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基本模式。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医学先后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直到现在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1世纪,是信息网络、数码技术、知识经济、生态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它们必将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项科学事业将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医学科学也必然如此。
那么,国内外所有的现行医学模式,即使是被称为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不该、会不会、能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世纪人类的医学需求,要不要顺应时代大潮流,而有所变革、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建构起一种崭新的更符合人类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更利于人类医学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新世纪医学模式呢?由此,身为一名大中华医学的传扬人和中医药针灸技术的实践者,一名胸怀大同心念的奉行者和医学发展战略的探寻人,一名医学哲学的晚辈后学,又将如何面壁思索、悟道曲径,如何修为作为呢?
为此,本人多年来一直以 “内省外化” (衍生自儒学 “内圣外王”要旨)为修为之宗,一方面长期坚持医疗临床实践,开展不拘于门派、不限于学科专业、不分科别病种的综合性全科医疗服务,以体悟医疗之真谛;一方面广泛涉猎中西医学、东西方文化、中外主要哲学及儒释道基(督)等信仰的思维范式与生命理念,以寻觅生命观念之脉络。如此追寻之目的,就是想站在一个更高更准的理性平台上,以人学和哲学的视角,尽量自觉地消解传统思维的惯性、一学一道的偏见,力争映照人类医学之全貌、洞察人本医疗之整体。
经过一次次临床诊疗的实践感悟,一环环思维观念的学研思辨,基于医学的人学本质与医疗的 “单刃特性”(只能有益于消除病苦护卫生命,不能损伤毒害身心),2008年春提出 “人文医学、绿色医疗”理念,此后,为集中凸显人类医学的精神与技术之宗——人性的良知良能、人本体的文化原旨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人文终极旨归;为全面立体地体现人类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多元多层次的整体特性——人体 “身心灵”的整体性、天地人的整体性、人与社会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等;也便于与现有人文医学(其实质是医学人文之内涵),2010年秋又提出 “人文整体医学观” “人文整体医学、绿色生态医疗”模式。鉴于本人自觉,仅凭已有的单一学科思维模式,还远不足以完成如此大任,因此跨学科跨专业报考了南开大学哲学院,拜师于哲学大家陈晏清教授,开始了生命哲学思维的讨教与研创。
概而言之,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有以下两方面,可简要说明如下。
1.内省——立题的内在主观缘由
(1)平生学研经历使然:本人从大学本科到医学博士毕业,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并以中医针灸为专长;1994年特招入伍,所从事的依然是中医针灸的医教研工作,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熏陶着我的心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精髓的中医药思想武装了我的头脑,以综合调节、平衡为期的医学理念导引着我的医疗工作行为。这使我逐渐养成了全局映照、立体思辨的思维习惯与治学风格,逐步形成了人文整体的医疗优势。
(2)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平生从小到大,与国家命运、时代变迁同呼吸共进退,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改革开放,再到与时俱进及科学和谐发展,直至当今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中国的多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从冷战对峙时期演变到网络信息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东西方医学相互渗透、中医针灸走向世界趋势日益明显,医学也必将迎来大融合、大统一的趋势。正如我国前卫生部长陈竺所指出的:“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我们应该有信心,通过努力在我国建立一个融合东西方医学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这让我产生了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3)长期医学实践的彻悟:近30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使我逐步而深刻地体悟、升华出了一系列人文整体性医学认知,也鞭策我欲罢不能地进一步研究探索。诸如:病变的时空整体性反应、疾病的因果整体性印象、病人的身心整体性认知、机体的内外整体性认识、人的身心灵整体性存在、现代人的多元文化特性等。
2.外化——立题的外在客观依据
(1)基于对人类医学观念的本质属性之认识与升华: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我深切地体会到,关乎人类生命真谛、健康维护观念与疾病防治原则,生死理性认识的升华,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具有世界观、人生观的重大意义。这对构建新世纪人类医学新模式及系列思维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诸如,如何生存与延续自我的生命观、如何认识与应对外在世界的世界观、如何身心健康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观、如何防治疾病延续生命的医学观、如何诊测病症消解痛苦的医疗观。
(2)鉴于对医学现状与医学使命的矛盾冲突之客观揭示:经过近年来的冷静观察、客观映照,我们惊奇地发现以下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实实在在地横亘于当今人类的医学现实与医学天然使命之间。这些冲突和矛盾是极其复杂的,也是多元而丰富的;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是潜在的,不易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资深的医学模式、医学伦理研究者,也不易意识到;还有的冲突和矛盾,因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医疗市场的扩张与竞争,或因过于普遍,或由于医学医疗本身的复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对健康要求的多维性,使得全面深刻地研究、揭示这些冲突矛盾,就变得异常艰难;要让大众认识、重视这些冲突矛盾,就变得更为不易;要探索这些冲突矛盾的根源、本质与缘由,探寻消解这些冲突矛盾的方式、方法与途径,那更是难上加难。经多年的不懈探究,笔者概括、提炼出了如下10个突出的矛盾——
1)护佑生命的人类医学与生物科技的错位对接
2)医学科技的单级突进与人文精神的冷落迷失
3)医患医药行为的聚焦与医患多元文化的散光
4)医学研究的纵向深入与身心整体的横向忽视
5)对器质性病的关注关照与对心身病的轻视忽视
6)毁灭征服式诊疗战法与对新病谱的无能为力
7)医学科技的尖端作为与医疗费用的急剧暴涨
8)全球多元一体化的潮流与中西医不可通融的壁垒
9)中国元素的快速崛起与中医发展的相对滞后
10)新模式变革的遗憾与人文整体模式的必然性
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表明,当今的医学医疗已经严重地偏离,甚至背离了人类医学发展固有的正确轨道,致使现今人类医学陷入了困境、失去了活力,难以解除因心性心理因素、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严重的生态环境因素等,给人类生命健康、疾病防治和医学研究带来的严重威胁和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变革现行的医学思维观念和医学模式,必须创建与21世纪相适应的、更富于人文精神和科技活力的人类医学新模式。
二、当今新医学模式研究概况
1977年,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医学教授Engel G.L(恩格尔),在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 《需要新的医学模型: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从此揭开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纪元。在此后的近40年时间里,这一在辩证否定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主流医学模式,对医学的发展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先前的生物医学模式依然大行其道,这一所谓的 “现代医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切实、完全应用,它既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医学革命,也没有产生显著的全球性效应;在我国,这一模式既没有与中医医学模式互通融合,也没能得到深入、全面的推行,更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相反,由于其自身的诸多局限性、消极性,已经逐渐显露出,它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当今医学实践指导不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医学模式的更新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迫切性。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类的科学实践及科学认识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疾病谱和主要致病因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医学实践的推进、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入,恩格尔医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消极性,限制了当今医学职能、目的的充分实现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它强调 “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却恰恰忽视了本该高度重视、尽力调动的医患双方(主客体)的积极因素。
(2)虽然它以 “系统论”为方法论原则,但 “人类中心论”才是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指导思想,即以人的健康和疾病为中心,开展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因素的现实性分析与研究,而对生命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关系以及前生命问题的探索则不重视,只是专注于解决当前的威胁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问题,而明显忽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长远问题。
(3)它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或疾病的作用,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也不能很好地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导致在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高度……不能最深刻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该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联系。
鉴于恩格尔医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人类生命健康的需求,不能有效指导21世纪医疗实践与医学研究,因而,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什么才是当今社会时代的最适宜、最恰当、最科学、最完整的医学新模式,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以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诸多新设想,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局面。纵观全局,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医学人文特性、医学整体特性、医学生态环境属性、恩格尔医学模式局限性与当代医学主要困境等五个方面进行推演的。
现仅就与本文主旨(医学思维观念变革和人类整体医学模式建构)紧密相关的研究情况,择其要者,简述如下。目的在于:①为了概括、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前沿边界;②为了聚焦、匡正本研究的范畴和核心要素。
这类研究,一方面基于生物医学模式长期统领下,由于过度注重医学的生物性,轻视或漠视医学的人本特性,导致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愈加沉沦或缺失,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医学、社会问题,倡导医学人文精神的复归、复位与复兴;另一方面基于现代医学模式转化过程中,人文精神与医德建设明显滞后,或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局限性,而极力倡导建立人文医学模式。我们认为,当代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向人文医学模式发生历史性的转换;正是人文医学模式下的医学思维方式,才能从医学的人本体系与医学文化体系出发,从而实现系统、演绎方法与分析、还原、归纳方法的综合与统一。
基于医学整体性的医学模式研究,是近30年来的热点,国内外学者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医学模式概念,如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卫生生态学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医学模式等。
近10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进一步重视,从更新的视野、更高的层面,提出了诸多的医学模式新概念、新理念(见下文),这些最新认识或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和高度预示着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和医学模式的特征。
(1)基于医患互动及康复、美容视野,魏慧强、马志青、李晓斌等提出了 “生物-心理-社会和主动(病人的自我保健和预防)与被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新世纪医学模式”。
(2)基于后SARS时代的医学发展选择,刘典恩、杨瑞贞等提出了生态医学模式。
(3)基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郭晓龙、陶功定提出了大生态医学模式。
(4)基于对恩格尔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环境因素作用的认识,张伟提出了 “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
(5)随着基因技术和健康理念的发展,国外近来逐渐实现了以解决慢性病问题为首要任务的 “4P”医学模式。[4P即:Preemptive(预防性)、Predictive(预测性)、Personalized(个体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
(6)基于对医学复杂性的研究和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的倡导,樊代明院士提出了 “整合医学模式”理念。
(7)对于东西方医学汇通融合的可能途径,有学者认为:“治未病-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的医学行为模式”是中西医学的文化统一,这能集中体现 “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行为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
(8)基于对21世纪西方医学发展趋势的探讨,匡调元教授指出 “人类医学在21世纪发展的总趋势是西方医学将在高层次上向整体论、综合法的回归”。
三、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的研创风格
如果以全视角、高聚焦、重创新的学术镜头,映照本研究的整体全貌,不难窥见本研究的多维性学术意义。简而言之,可以提炼、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和内容:
一个对文史哲涉猎不深的中医针灸医者,以学习-包容-超越的心态和映照人类医学全部意义之胸怀,意欲从人学与哲学的高度和身-心-灵-境四维的立体广度,揭示医学的真谛,力求给人类医学输入人学和哲学的新元素,实现中西医学的通汇融合,从而建构融汇中西医学思维精华于一统的人类医学新模式。
本研究恒持师徒今生一以贯之的、亦恰为母校南大校训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之为学为人宗旨,即 “兼学天下,见贤思齐;标新立异,为善精进”是也。基于人性良知良能,力倡医学的人文终极关怀特性,力践医疗的全程整体调护宗旨,变革升华现行医学思维观念为 “人文整体观”,辩证否定恩格尔模式成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
坚持人本医学,修为中外文化;崇敬中西医圣,践行医者仁贤;传扬古今医学精华,习用中外医疗仁术。试图从根本源头认识问题,谋划跨越当代医学模式困境;潜心医学实践前沿,体悟人文整体真意。进而,提炼出系列理念方略(详见下文),创建以生物(人体机能及代谢运动)-情志(心理-精神-心性)-社会(家-单位-国等人群关系)-生态(人体内外环境)”为基本特征的 “人文整体医学-绿色生态医疗”模式。
我们提炼的系列理念方略,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1)人学和医学哲学的层面,复归人类医学的本质特性与宗旨。
(2)基于医学的本质特性与宗旨,扬弃、升华现行医学思维观念和医学模式。
(3)基于人文整体思维范式、中医整体-辩证观念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倡建以“生物(人体机能及代谢运动)-情志(心理-精神-心性)-社会(家-单位-国等人群关系)-生态(人体内外环境)”之协调统一为基本特征的人类医学新模式,简称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
四、系统构建新模式的思维路径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的构建,既是一个系统的构筑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能否构建成功及品味高低,决定于思维路径。我们拟采用的基本思维路径如下:
构建新模式基本宗旨 牢牢扎根与人类医学的人本主义特性(即 “人医”特性),努力彰显医学的人性人文和身心整体两个基本属性(即人文、整体属性),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复归复兴(即防止人文关怀的迷失),始终坚持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并重、高度契合(即两者的偏废或分离),构建一种富于人性温度与身心广度、融合仁心与科技的医学新模式。
构建新模式的立足根基 科学践行 “包容超越型”创新思维,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医学发展观,能动智慧地吸纳、融会中西医学的理论技术精华和中外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自觉摒弃狭隘的学派、流派观念。同时,辩证科学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去伪与存真的工作,善于分辨真理与谬误、精华与糟粕,敢于创新、创造与超越。
构建新模式的创新内容 医学模式是个内涵丰实的医学哲学概念,既包含抽象的医学观念,也包括具体的医疗技术;既包含基础医学理论,也包括临床医疗方法。所以,要建构新的医学模式,就得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创造,我们必须能动智慧地创建一系列新的医学思维方式、认识方法、观念理论、诊疗模式、技术药物以及效能评估体系,即新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
构建新模式的基本步骤 创建新的人类医学模式,必定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必须科学周密地加以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踏实推进。其基本创新轨迹,应该遵循科学辩证的认识规律,即:”实践→理念→再实践→新理论→推广运用”的全程创新轨迹。
具体而言,我们拟采取的基本步骤和路径为:①选项立说:提出人文整体医学模式新概念;②医史溯源:探究医学模式演变规律;③映照现实:反思现行医学模式困境;④追寻症结:揭示医学异化与医德异化根源;⑤理论构建:创建人文整体思维范式、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理论和人文整体医德观;⑥创新实践:研发系列人文整体医学的新概念、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学说、新学科等;⑦效验检验:通过临床应用检验人文整体医学诊疗模式及技术的实际效能;⑧拓展推行:建立人文整体医学及其模式的全域性推行方略与拓展策略。同时,依据这一顺序次第,进行著书立说。
构建新模式的远景目标 在完整构建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医疗模式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拟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和医学全域性推行运用,逐步实现如下远景目标:①人文整体思维,能成为一种普适性思维范式;②身心灵境四维生命观/健康观,能成为人类的基本共识;③人文整体式的交融互鉴,能促成中西医学的逐步统一;④人文整体医学模式,能引领人类医学的发展方向,催生一场革命性的医学变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