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妊娠期子宫内膜变化

囊胚在分泌中期(排卵后6~8天)种植于子宫内膜,此后内膜间质水肿,腺体分泌旺盛,间质发生蜕膜样反应。在排卵后14天,蜕膜样反应向蜕膜反应过渡,至孕后1个月过渡完成,致密层中间质蜕膜细胞呈砖砌状排列,胞质丰富,其中,DNA、糖原及各种酶活力都有增加。核卵圆形,染色淡,居于细胞中央。致密层中腺体少,腺腔面为扁平上皮。致密层下为海绵层,腺体多处于分泌状态,腺腔锯齿状,腺腔面的细胞常有不典型核型。颗粒细胞分散于间质中,蜕膜细胞核呈多形性。

妊娠期激素的高水平可引起腺体的Arias-Stella(A-S)反应。表现为腺体密集,间质相对减少,腺体的高度弯曲和塌陷,使表面上皮呈乳头状突起,腺上皮也可向腔内呈乳头状突出。腺上皮或表面上皮细胞核呈多形性,深染。腺上皮胞质高度空泡化或深嗜伊红色。此时出现的核异型的上皮细胞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

早期妊娠的内膜,在孕卵种植后17天左右生长达最高峰,厚约1cm,以后随胚胎生长发育,妊娠内膜分成底蜕膜、包蜕膜和真蜕膜。

月经期×40

间质出血,内膜表层开始分离

月经期×40

间质出血,蜕膜与腺体分离,海绵层与致密层分离

月经期×40

内膜海绵层大量出血

图1-33 月经期子宫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