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儿科物理降温方法
一、冰袋降温
1.高热且循环良好的患儿。
2.中暑患儿。
1.血液循环不良。
2.处于高热寒战期。
3.对冷过敏者。
4.组织损伤、破裂。
5.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1.评估患儿 年龄、病情、体温、局部组织状况、患儿对冷疗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用物准备 化学冰袋、布套或小毛巾(或冰袋及套、冰块、盆)。
3.向患儿或家长解释冷疗的目的和感觉。
(1)将冰块从冰箱里拿出,放入盆中用水冲去冰的棱角。
(2)将冰块装入冰袋内约1/2~2/3满,排尽空气后将盖拧紧(或夹紧袋口),擦干,倒提,检查有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
(3)携物至床边,向患儿解释后,将冰袋放置于头部或体表大血管处(如腹股沟、腋下等处)。
小贴士
• 冰袋禁放于心前区(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腹部(易引起腹泻)、枕后、耳廓、阴囊处(易引起冻伤)、足底(用冷使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反射性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
(4)冰块融化后,根据需要重装。
小贴士
• 一般用冷时间不超过30分钟。长时间使用者,可间隔1小时后再使用。
(5)使用完毕,将冰水倒出,冰袋倒挂晾干。
小贴士
• 晾干后吹入空气再将盖拧紧,避免两层橡胶粘连。存放于阴凉处备用。
(1)将冰袋从冰箱里拿出,放入盆中用水冲去冰袋的棱角。
小贴士
• 冰袋塑料袋包装需完好,无内容物渗出。
(2)擦干,套上布套或用小毛巾包裹。
(3)携物至床边,向患儿解释后,将冰袋放置于头部或体表大血管处(如腹股沟、腋下等处)。
(4)冰袋融化后根据需要更换。
(1)随时检查冰袋有无漏水,化学冰袋有无漏液,如有渗漏,应立即更换。
(2)经常观察冷敷部位皮肤的变化,防止冻伤。
(3)注意观察用冷部位循环状况。
防范措施:冷敷时间不能过长,每次20~30分钟;经常巡视,观察冷敷局部皮肤情况;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时,禁止使用冷敷;冷敷部位不宜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等处;一旦发现局部冻伤,立即停止冷敷,轻者予以保暖,重者对症治疗。
防范措施:对体弱的婴幼儿应慎用;定时观察并询问患儿感受,出现全身反应,立即停止冷敷,予保暖等处理。
二、酒精擦浴
高热且循环良好的患儿。
1.皮肤有破损的患儿。
2.婴儿及体质虚弱的患儿。
3.高热寒战或高热伴出汗的患儿。
4.血液病患儿。
5.对酒精过敏的患儿。
6.血液循环较差的患儿。
1.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35%~50%的酒精100~200ml)、大方纱2块(或小方纱数块)、大毛巾、冰袋及套、热水袋及套、清洁衣裤、便器,必要时准备屏风。
小贴士
• 酒精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的刺激使大脑皮质更加兴奋,进一步使横纹肌收缩,使体温继续上升。
2.评估 了解有无酒精过敏史,了解病情,患儿对冷、热刺激耐受程度及自理程度。
3.向患儿或家长解释酒精擦浴的目的和方法,说明操作所需时间。
1.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和患儿,关闭门窗(必要时围屏风),调节室温。
2.松开床尾及盖被,不过多暴露,询问患儿是否需要便器。
3.擦浴前将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底。
4.协助患儿脱去上衣,松开裤带,暴露对侧上肢,下垫大毛巾,将纱布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式边擦边按摩。
5.擦拭顺序
(1)双上肢:先沿颈侧面至上臂外侧到手背。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腕。
(2)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3分钟。
(3)近侧上肢擦浴方法同对侧。
(4)协助患儿侧卧,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用同样手法擦拭背部,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上衣。
(5)患儿脱去裤子,暴露对侧下肢,垫大毛巾,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足踝,然后从腰、大腿后侧、腘窝擦至足跟。
(6)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3分钟。近侧下肢擦浴方法同对侧。
小贴士
• 擦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利于增加散热。
• 禁止擦拭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皮肤出现出血点及其他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 擦浴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
• 擦浴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
6.撤去热水袋,为患儿盖好被子,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7.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收拾用物,洗手,记录。
擦浴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降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