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教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与实践
- 田向阳 程玉兰
- 5450字
- 2020-08-29 05:41:06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医学核心价值的根本策略
1.医学是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科学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综合全球医学专家观点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指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整体层面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定义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医学观,人们不再仅仅单纯从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疾病、残疾和伤害的角度考虑一个人是否健康,而是从生物、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等多角度来看待健康。医学既不是生物学,也不是疾病学,而是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完好的科学。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生物医学技术,也要运用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教育的等综合措施,特别是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帮助广大公众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每个人都承担起对于健康的责任,积极主动地改善社会环境,去除健康危害因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20世纪中叶以来,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服务一直是公共卫生行动的主要工具。1923年,Winslow 在公共卫生的定义中指出:“教育是现代公共卫生行动的核心(keynote)”。1978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把健康教育定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HFA)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美国医学会(ADA)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未来国民健康水平如何得到促进,都不可能来自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而几乎全部得益于人们在具有了健康的态度、信念和知识后,所主动进行的自身行为的改善。
2.医学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是否能够转化为人民群众保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和生命完好,把医学科学知识转化为人民大众保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治好已病者的疾病,医学、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绝不只是为患病的人而存在的。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依靠人民大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医学策略。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经指出:“13亿中国人的健康不可能靠打针吃药。”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了30岁,而其中的25岁要归功于公共卫生,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即使是在临床实践中,也需贯彻整体健康观,向患者、陪护的家属传授健康保健知识和技能,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指导。不仅要治好患者现患的疾病,防止现患疾病的复发,也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做到治疗和预防并重。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培育健康素养和健康文化的重要措施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个人健康素养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素养至少有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健康素养水平显著影响人群健康水平;②健康素养低下会引发不良健康后果,包括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③健康素养低下显著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④健康素养低下显著增加医疗费用负担;⑤健康素养水平影响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⑥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公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提高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健康教育通过健康传播,与目标人群分享、交流有关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和卫生服务的信息,增加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健康教育运用教育学的理论方法,传授健康技能,改善健康观念;通过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或指导,帮助人们实践健康理念和健康技能。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所和渠道增进人们的健康素养,包括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和大众媒体健康传播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塑造社会规范、缔造健康文化的有效策略
社会规范(social norm)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或规则,很多情况下,社会规范主要是通过社会暗示、“潜规则”、心照不宣的形式影响人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社会规范包括礼仪习俗等强制性规范、对他人如何行事的心理预期的期望规范、政策法规等公开性规范、群体心照不宣的暗示性规范等。社会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不同的群体中,维护已有的、有益于健康的社会规范,消除那些不利于健康的社会规范,创建有益于健康的新的社会规范。
文化则是指长期形成的、被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而健康文化则是指人们关于健康的价值体系。健康促进通过社会动员,广泛激发社会各界的力量,人人承担自身对健康所负有的责任,寻求共同的健康目标和愿景,共同努力,有效推进健康文化的形成。同时,健康促进运用传播学方法,在健康政策、项目、立法、理念、行为的改变方面开展广泛的倡导,促进全社会对健康行动的支持,引导健康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法律赋予医护人员的职责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法律赋予医务人员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法》第二十二条:“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另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评审标准”中都明确列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关内容。
2.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知识和信息本身就是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病情进行教育、咨询和指导,与药物和手术治疗一样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医护人员认为,在开展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为患者开具信息处方(information therapy)。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医院中,在对患者进行会诊时需有健康教育医师在场。一些医院还规定,所有医护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健康教育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或培训才允许继续执业。而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来说,其主要工作就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患者教育对医护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调整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对治疗信息的理解,更好地确定患者的需求、观念和心理预期,有益于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有利于医生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使自身工作的压力感和疲劳感减轻。研究证明,医务人员的健康传播技术与患者对治疗建议的依从性、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和采纳预防性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过去30年的研究也证实,医务人员的解释、倾听和同情心在患者生理性和功能性行为表现方面,在患者满意度和就医感受方面,会对患者造成显著影响。
(1)依从性:
研究表明,医患之间信息分享活动开展得越多,患者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越多,患者越可能遵守医嘱。
(2)患者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主要表现在对待治疗效果的良好心理预期和对待治疗决策的自我控制感。在诊断结果、治疗建议、遵医治疗等方面能与医护人员进行良好交流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往往也会更高。
(3)患者安全感: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医疗事故源自人为或机构差错。美国开展的研究显示,1995~2005年10年间,66%的医疗差错源自无效的医患沟通。
(4)预后:
研究表明,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越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治疗信息,患者的病情预后越好,包括生理性和功能性指标的改善。
(5)医患纠纷:
患者对医学局限性认识不足,同时对医疗技术存在过高期望,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向患者传播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科学知识,会使其客观正确地认识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和治疗效果的偶然性,减少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和核心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的核心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是通过预防医学、传染病控制、卫生措施的采取以及环境危害因素的监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社区健康的一门科学和实践活动(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公共卫生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采取综合的社会策略,消除、减少和控制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公共卫生的三个核心功能是:①对社区和人群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确定健康问题和优先领域;②制定解决地方和全国性健康问题的优先公共政策;③保证所有人群都能得到适宜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健康保健,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服务,同时对这些健康保健的效果进行评价(medicinenet,smart medicine,medical term)。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强调的是社会支持性环境的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的消除和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公共卫生措施中消除健康危害因素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人们自身的健康觉悟和行为的改善,如果没有人们的积极配合,任何公共卫生措施都是不能奏效的。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公共卫生策略的重要方法
任何公共卫生措施和策略都要通过大众的自身行为实践得以实现,公共卫生策略必须最终转化为大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和行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健康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通过支持性环境的改善,使人们的行为朝着公共卫生要求的方向发生改变,保证了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的实现。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调动了大众的自身积极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采用社会动员的方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维护健康的重要性,获得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开发有利于健康的社会资源,调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使大众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消除影响他们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促进了大众对公共卫生措施的配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健康知识、健康信息和健康技能的传播为切入点,改善大众基本健康素养,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技能,使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各种公共卫生措施的采取。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只有在被人们充分和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促进公众健康的作用。比如,尽管我国政府为公众提供了结核病免费治疗的政策,但是如果不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的方法使人们了解症状、传播途径等结核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使公众形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人们很难主动到有关机构就医,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加重和扩散。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尽管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基本消除了鼠疫,但新发再发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结核病、艾滋病、甲流、肝炎、性传播疾病等传染病疫情依然大量存在。众所周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隔离传染源。这三个环节中的每一个都离不开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预防传染病的责任意识,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技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免疫接种服务。切断传播途径也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公众避免接触病原体或传染源,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行疫源地的“消杀灭”等。隔离传染源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传染病患者避免病原体传播的责任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还能够使人们及时发现、识别病原体和传染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其传播扩散。
2.慢性病的预防控制
根据联合国201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36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占全球总死亡率的63%。2011年9月19~20日,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峰会(UN Summit on NCDs)把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列为四种需重点控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把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physical inactivity)四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需优先控制的危险因素,并指出健康教育是重要防控策略之一。尽管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人类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增龄、感染)、卫生服务因素以及社会和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因为长期持续的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半个多世纪来的国际实践表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传授健康技能,祛除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支持性环境,出台有益于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政策,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和发展。芬兰北卡项目、美国斯坦福“5城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实施结果表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国内外多项研究同时表明,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在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与技能,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做好防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应急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使公众尽快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特点等信息,快速掌握自我防护技能,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危害范围的扩大和蔓延;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风险沟通、权威信息发布等,可强化正向舆论引导,稳定公众情绪,能够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保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