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
- 张仁
- 1259字
- 2020-08-29 05:16:37
写在前面
还是在十多年前,主持《上海中医药报》的一位老编辑,在听了我学医之路的一些片段之后说:“你从事针灸事业的过程这么复杂曲折,是否可以写出来,一来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针灸这门中华民族原创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医学学科;二来对从事这门学科的后学者也有借鉴意义。”
确实,针灸之路和我人生之路一样,既充满着曲折、坎坷和艰辛;也不断带来神奇、机遇与希望。从古尔班通古特大漠边缘的军垦农场到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从黄浦江畔到阿姆斯特丹,针灸与我,不弃不离,一路同行。而针灸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更非一代生命可以丈量。当时,有人提出“记忆文学”一词,青年时代我倒确实做过一阵子文学梦,但那早已化作一缕轻烟消散而去。而“记忆”二字却给我以启示,如果把我这么多年来对针灸医学的追索或者说亲身经历实实在在地写出来,不论是出现奇效后的喜悦还是走麦城后的苦恼,是不是会对我的同行有所帮助或者说启迪呢?
根据那位老编辑的建议,我便试写了几篇,并取了一个名字叫《蓦然回首》。老编辑看了之后,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文章既要真实,又要可读性强,不宜带学术文章的八股气;二是报纸篇幅有限,每篇以不超过两千字为宜,每期登千字左右。我便遵嘱加以修改。谁知刊登了五六篇之后,该报主编易人,老编辑则请辞回他老家南昌另作发展去了,于是我的《蓦然回首》从此也就吹灯熄火。我将手头已写好但未及发表的一篇,寄给《新民晚报》。不久,该报“夜光杯”栏目的一位编辑涂先生,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是题目不错,只是内容太简略,希望我再修改扩充,最好在五千字之内。不久,以整个版面刊出该文。后来陆续又登了几篇。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梁兆一先生向我约稿,希望能撰写一本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我近四十年针灸学术经验的经验集。我将已经发表和未发表的这类文章,汇成一卷,取名“探索卷”,约七万余字,放在该书内,属于三卷中之一卷,约占全书五分之一。以书名《针灸的探索经验思考》出版,颇获好评。之后,经上海著名女作家王周生研究员的推荐,在《新民晚报》以“针灸的探索”为篇名,作长篇连载,共分19期刊出。由于该报拥有百万以上读者,所以引起较大反响,不少病人因此认识了我,也认识了针灸。有些读者还装订成册,请我签名后收藏。
这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增订的结果,也是首次独立成书。篇目上,从原有的29篇增至51篇;文字上,从原来的七万字左右,增加至二十来万字;在内容上,除了正文,在多数篇目之后,新加了“链接”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的临床经验,供专业的针灸和中医工作者参考。另外,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字的生动性上,我也作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以专业工作者来写这样一本书,对写了30多年固定格式书籍和论文的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而在我所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六十来部中医针灸著作中,不论是学术专著还是科普作品,这本书都能算作一个另类。我觉得阅读本书的人,不仅仅是中医针灸专业人士,更多的应是中医针灸爱好者和广大普通读者。
我一心希望购买本书的读者感到物有所值,并真诚地期待着大家的评价。
张仁
记于2017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