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压疮

1.什么是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指身体的某部位由于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局部皮肤氧气灌注、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肤色变红、起小水疱,甚至发生溃疡。好发部位主要有全身骨隆突处、平躺及侧躺压力承受大的部位。

2.压疮是怎么发生的

压疮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主要受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以及软组织情况的影响。

(1)力学因素: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作用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压力:

一般来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卧床患者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受压,容易发生压疮。

摩擦力:

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患者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剪切力:

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的,是由摩擦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理化因素刺激:

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患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4)活动受限的患者:

如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3.压疮的轻重如何判断

患者局部组织所受到的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全身情况不同造成的压疮轻重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期:

(1)1期压疮:

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伴疼痛、皮温变化,常局限于骨隆突处。

(2)2期压疮:

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充血性水疱。

(3)3期压疮:

全层皮肤缺失,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可有潜行和窦道。

(4)4期压疮:

全层皮肤缺失,但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有坏死组织或焦痂,通常有潜行和窦道。

(5)深部组织损伤:

皮肤完整,但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颜色改变,呈紫色或褐红色,或出现充血性水疱,可伴疼痛、硬块。肤色较深的部位,深部组织损伤难以检出,须在完成清创后方能准确分期。

(6)不可分期的压疮:

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需在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后方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4.压疮容易发生在哪些部位

压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根据卧位不同,压疮好发的部位分别为:

(1)仰卧位:

枕骨隆突处、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足跟,尤其是骶尾部最易发生压疮。

(2)侧卧位:

耳廓、肩峰部、髋部、大转子、膝部(内髁、外髁)、脚踝部(内踝、外踝)等。

(3)俯卧位:

肩峰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

(4)坐位:

坐骨结节处。

5.预防压疮发生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预防压疮发生的有效方法是定时更换体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翻身时应抬起患者,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压垫、水床等,不宜使用可引起压疮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患者,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对大小便失禁、出汗的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服并进行擦洗;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还可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6.如何治疗压疮

治疗压疮的关键就在于避免让出现压疮的部位再次受压,同时,保护好其他部位,避免出现新的压疮。

药物疗法:

对1期压疮可以局部使用液体敷料或水胶体敷料;2期压疮可联合使用水胶体或泡沫敷料和藻酸盐敷料;3期、4期压疮需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愈合,并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手术疗法:

对于长期治疗不愈且病情持续恶化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7.合理补充营养对压疮的治疗有帮助吗

改善营养状态是压疮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营养能促进健康肉芽组织形成,促进创面愈合;为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供保障,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那 娜 曲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