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精良,贵在轻灵活泼

傅师集数十年的经验,认为临证用药需精良,非常注重运用药性轻灵之品,实践“和法”中“用药平和、取效缓和”的特点和要求。

一、性偏轻灵以致平和

轻灵之药,是指具有质轻升浮、药性灵动不滞的药物。清·吴瑭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所谓:“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傅师认为,妇人属阴,以血为本,由于经、孕、产、乳“数脱血”的生理,常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生理状态,而气有余便是火,且体质娇嫩,不堪受药物之偏颇,故用药切忌重伤戕伐,力戒大辛大热、苦寒攻伐之品,只需轻灵平和,刚柔相济。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分析药食气味有着以下特点:“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傅师用药轻灵,突出味薄则通或气薄发泄,如多用味薄之茯苓、滑石、石膏,而少用味厚之黄连、大黄;多用气薄之麻黄、荆芥、金银花,而少用气厚之肉桂、附子。总之,治寒不过热,治热不过寒,以药性平和为度,达到祛除病邪、保护正气的目的。

善以花类、藤类药物治疗妇科病症是傅师用药轻灵的体现。傅师认为,花者,“华”也,集天地之灵气而生,质轻气香,能升发阳气,悦肝醒脾;而藤类药物,上得天之阳气濡润,下得地之阴气滋养,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最善疏经通络。具体用药经验详见《经验方药》篇中的常用中药。

二、量小精专取效缓和

傅师非常推崇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的观点,主张用药宜平和,扶正祛邪于无形,且剂量适中,少有大方之用。因平淡之法,方能体现《灵枢》《素问》及《伤寒杂病论》等纯粹以精之意。傅师经常提醒笔者临床用药切忌随意堆砌,不得一味追求大方、奇方,也对当前大剂量用药提出质疑。笔者跟师以来,常见傅师往往是平中见奇,甚至于在危、重、奇、急等病证的治疗中亦现桴鼓之效。比如傅师调气和血,常用柴胡之疏,可到底是用3g还是6g或是10g,则必须根据月经周期规律调整,基本做到经后期不用或少用,经间期逐渐加大用量至经前期又减小剂量;而且还得结合患者体质,如有阴虚之象,柴胡也得少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劫伤肝阴肝血。再如选用黄连、黄柏、栀子等苦寒药时,注意其用量在3~10g,并与山药、白术等药配伍,使其寒而不凝血,固护胃气,且中病即止,以免戕伐脾阳或苦寒化燥使阴血更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