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

喘有内伤、外感之分,阴虚、阳虚之异。面赤、口渴、大便秘,属阴虚;面㿠白、口不渴、大便泄,属阳虚。外感邪入而为喘,属肺受风寒,其来暴;内伤乃肺肾受病而为喘,其来渐。然阴虚作喘而补阴是矣,苐阴中有阳;阳虚作喘而补阳是矣,苐阳中有阴。惟取阴阳相济之义斯可耳。

六安煎

治风寒欬嗽,痰滞气逆等证。

茯苓 半夏 甘草 陈皮 白芥子炒研 杏仁 加生姜煎。

杏仁润肺散风。芥子消痰定喘。陈、夏祛痰。苓、草和中。生姜通阳达表。而痰喘自安也。

① 肺:原作“沛”,据文义改。

加味甘桔汤

治喘定哮。

甘草 桔梗 川贝母 百部 白前 橘红 茯苓 旋覆花

甘、桔以开肺郁。橘红、茯苓以利肺气。旋覆咸降。川贝甘润。百部清肺热。白前通肺窍。此手太阴药也。

麻杏甘石汤

治温热内发,表里俱热,头痛身疼,不恶寒反恶热,无汗而喘,大烦大渴,脉阴阳俱浮者,用此发汗而清火。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喘者,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寒喘也。今以麻黄、石膏加杏子,治热喘也。麻黄开毛窍,杏仁下里气,而以甘草载石膏辛寒之性从肺发泄,俾阳邪出者出,降者降,分头解散。喘虽忌汗,然此重在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辍而阳亦不亡矣。观二喘,一寒一热,治法仍有营卫分途之义。

八味汤加减

治阳虚作喘。

熟地 茯苓 山药 萸肉 丹皮 泽泻 杜仲 肉桂熟附子 人参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八味汤为主。复以人参、枸杞、菟丝、杜仲、鹿胶群队甘温之品,专入足少阴经,大补真火而阳虚之喘定矣。

① 原:为“源”的古字。

六味汤加减

治阴虚作喘。

熟地 茯苓 山药 萸肉 丹皮 泽泻 麦冬 沙参玉竹 苡仁 阿胶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六味汤为主。复以麦冬、沙参、玉竹、苡仁、阿胶群队甘平之品,专入手太阴经,大补真水而阴虚之喘治矣。

黄芩半夏汤

专治寒包热,兼治表里。

黄芩酒炒 半夏 紫苏 桔梗 枳壳 杏仁 甘草

半夏以解肺寒。黄芩以泄肺热。枳壳宽膈。杏仁消痰。紫苏疏腠。甘、桔取其辛苦散寒,甘缓除热也。

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多痰,呕恶,喘满等证。

当归 熟地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加生姜煎。

陈、夏、苓、草上达乎肺金,有祛痰补气之功;当归、熟地下滋乎肾水,有养营纳气之力。再藉生姜大力拔其虚陷之邪,和其表里之用也。

徙薪饮

治三焦凡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

陈皮 黄芩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丹皮

黄芩清肺,麦冬润肺,此清润上焦之火也;芍药泻脾,茯苓渗脾,此渗泻中焦之火也;黄柏降肾中之火,丹皮泻君相之火,此滋降下焦之火也。少用陈皮通行三焦之气,宣达郁闷之痰耳。

三才丹

治脾肺虚劳欬嗽。

天门冬 熟地 人参

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下中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喻嘉言曰:加黄柏以入肾滋阴,砂仁以入脾行滞,甘草以少变天冬、黄柏之苦,俾合人参建立中气,以伸参两之权,殊非好为增益成方之比也。

五味异功散

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欬嗽,面浮气逆,腹满等证。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 陈皮

右归饮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之。

熟地 肉桂 熟附子 萸肉 枸杞子 山药 杜仲 甘草

熟地、枸杞、炙甘草,左归饮也。易茯苓淡渗,使其不走真阳。加杜仲温平,佐补肝肾益阴。加桂、附温命门之火以归源。则阳衰助其阳,阴弱养其阴。

人参胡桃汤

治喘急不能卧。

人参 胡桃连衣炒 玉竹 一方无玉竹。

人参大补肺气。胡桃可解膈内之痰饮,膈间痰化而嗽止声清,连皮能收肺经耗散之气,连膈能通命门之火,勿去之,喘即定。

羊肉汤

镇逆固脱,仲景救逆汤之复方也。

左牡蛎 龙骨 川桂枝 炒白芍 熟附子 当归 精羊肉 生姜

韩祇和曰:救逆不应,当复羊肉,为效甚速。盖以阳盛于上而衰于下者,与以羊肉有情之品,比类从阳。先为眷恋在下欲脱之阳,然后重镇降逆,则在上失守之阳知有所归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