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应知应会手册
- 刘元献
- 1010字
- 2020-08-29 04:29:15
耳疮
【定义】
耳疮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耳部疾病。
【中医辨证及治疗】
风热湿犯耳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痛,耳痒,耳道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祛湿。
主方: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加减。
方歌:
银花解毒紫地丁,犀角赤芍连翘随,
丹皮川连夏枯草,风火湿热疔毒疗。
肝胆湿热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痛,同侧头痛,发热,伴口苦咽干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胆,利湿通窍。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血虚生燥证
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出现耳痛、耳痒,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地黄饮子(《医宗金鉴》)加减。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中成药】
风热湿邪,上犯耳窍者可服连翘败毒丸;肝胆湿热,熏灼耳窍者可服龙胆泻肝丸。
【外治】
外敷法:常选用黄连膏、紫金锭外敷。
滴耳法:可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制成滴耳剂滴耳。
激光疗法:氦氖激光照射患耳,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和抑菌作用。
超短波疗法: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和抑制炎性细胞繁殖。
【预防及养护】
发作时清淡饮食,忌煎炸辛辣刺激等食物和虾蟹及芒果、菠萝和榴莲等。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戒除挖耳坏习惯。及时治疗脓耳。
知识链接:
外耳道炎的现代医学诊治
【病因】
环境的改变,湿度增大,腺体分泌受影响。污水入耳、外伤、中耳炎的脓液刺激均可引起外耳道皮肤感染;此外,全身性疾病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外耳道可反复感染。温带地区致病菌多为溶血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带地区多为铜绿假单胞菌。
【诊断】
病史:多有挖耳史或污水入耳史,或者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以及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营养不良等病史。
症状:耳内牵引痛、压痛或咀嚼时疼痛,常有灼烧感,继而红肿加重,外耳道初期有稀薄分泌物流出,后期可见脓性分泌物。或者反复出现耳痒不适。
检查:检查者动作轻柔,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早期可见清稀分泌物,重者可见脓性分泌物。
【鉴别诊断】
本病多与耳疖相鉴别,耳疖为外耳道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治疗】
局部选择滴耳液治疗,或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勿选择过敏的药物;外耳道红肿时,可用鱼石脂甘油局部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