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管通路的现状及选择

血管通路类型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等密切相关。自体动静脉内瘘不仅与更高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的白蛋白水平及良好的透析充分性相关,而且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无论是透析费用、透析开始后90天死亡率、感染率及住院率都是最低的。DOPPS-Ⅱ期研究对整个28 000例入组患者的分析结果发现,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相比,使用静脉导管的患者相对死亡风险上升了32%,使用移植血管的患者上升了15%。而CHOICE研究对616例初始透析患者的分析显示,透析开始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年死亡率为11.7%,移植物血管内瘘为14.2%,而中心静脉导管为16.1%。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移植物内瘘患者死亡风险为1.2,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1.5。因此,如何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率,规范透析导管的使用尤其重要。

但是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不容乐观,如美国2011年透析静脉导管的使用率仍达到22.3%,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仅为57.8%。相较而言,日本透析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则不到1%,患者绝大部分均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上海市透析导管的使用率在2012年达到25.31%,其中临时静脉导管的比例达18.25%,而自体动静脉内瘘仅有73.48%。

影响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选择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专科就诊不及时、透析的紧迫性、透析或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患者的原发疾病和自身血管条件等。因此,临床工作者,尤其是血液透析专业人员,一方面应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水平,以便给患者合理规范的医疗选择;另一方面应加强患者教育,以使患者能充分理解血管通路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维护好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