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学中医:中医入门200问
- 何清湖 葛晓舒
- 955字
- 2020-08-29 02:30:23
2 为什么中医界总提到“杏林”二字?
我们经常听到中医称自己为“杏林中人”,很多与中医有关的事物都跟“杏林”有关系,如人们称赞医生则称“誉满杏林”“春暖杏林”等。为什么中医界总提到“杏林”呢?这跟东汉时期的医生董奉有关。
董奉的故事见于《神仙传》等古籍,他字君异,侯官(现今福建闽县)人。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医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后来偶然遇到了一位高人,因而修得道术,不但医术极为高明,而且能够预言风雨,老百姓都把他看作能“呼风唤雨”的仙人。董奉修得道术后,青春长留,驻颜不变。据说有一个在侯官出生的少年,第一次见到董奉时,董奉已是四十出头的人,50年后,此人回侯官探亲,看见许多当年的邻居朋友,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董奉的颜貌一如往日,没有一点变化,心中很奇怪,就问董奉:“当初我看到先生是中年人,现在我已满头白发,您却依然健壮如中年,先生是否得道?”董奉回答:“碰巧吧。”此后,前来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和“法术”的人,日益增多,搅得董奉终日不能安宁。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周游天下,以医术济世救人。他经过交州(现今广西),刺史士燮出现厥亡三日,经董奉救治,死而复生,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士燮全家万分感激,特地在府邸的旁边建造了一座高楼,供董奉居住,一日三餐均亲自侍奉。一年后,董奉谢绝了士燮的盛情挽留,离开交州北上。途经江西时,他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庐山住下来。董奉定下了一个奇特的规定: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可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子,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两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当地人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着“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话语。这些话经过长期流传,就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现在,“杏林”已经成为中医学界的代称,凡学习中医的人必推崇“杏林精神”,学习董奉不计报酬,一心为百姓的仁心仁术。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