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阻抗分析
阻抗是指来访者在特定情形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的状态。阻抗的实质是来访者为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表现出的无意识行为。
在实际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冲突的潜意识心理内容不能容易地通过有意回忆揭示出来,而心理咨询师也不能知道来访者已经忘却的那些经验,同时,又由于症状满足了来访者的潜意识欲望,使潜意识冲突得到变相的虚幻解决,即受到的压抑要求表现和宣泄,但因受到现实和超我的阻拦,自我只好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把这些欲望化装为症状表现出来。来访者借助生病,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同情、安慰,从而减低应激压力。因此,来访者便有意无意地想“留在病中”,而对治疗表现出一种矛盾态度。他一方面由于现实症状的痛苦和环境压力,在总体上表现得积极求治,想要努力摆脱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实际治疗进程中,又时时显得消极、回避,例如不积极配合检查,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练习新行为、纠正强迫动作,乃至借故误掉治疗时间或“忘了”治疗时间等。这种现象弗洛伊德称为“阻抗”现象。有些阻抗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阻抗可能是来访者怕治疗者对自己产生坏印象,或担心说错话,或对治疗者还不能信任,这种情况经治疗者说服即可消除阻抗。但大多数阻抗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阻抗则表现为对治疗的抵抗,很难对付,而来访者自己并不能意识也不会承认。来访者往往口头上表示迫切希望早日完成治疗,但行动上对治疗却并不积极热心。例如来访者可能表现为不愿更改其某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来访者也可能很难正视和讨论他的创伤性体验,或寻找其他话题。在自由联想过程中,来访者还会表现出很难回忆起一些与症状相关的重要事件及线索。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对阻抗的分析和解释是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治疗师应该向来访者解释阻抗的形成和表现并帮助来访者逐步认识阻抗行为背后隐藏的被压抑的动机,从而消除来访者对治疗的防卫机制,这是完成心理治疗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