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资本与慢性病防治
- 胡志 秦侠
- 5206字
- 2020-08-29 02:11:37
二、国外慢性病防治策略与实践
(一)WHO应对全球慢性病防治策略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科学证据表明,针对人群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从国家层面采取全面、联合行动对于减少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是一个有效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和可持续的解决途径。在以上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推荐策略和措施。
2000年,WHO在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WHA53.17决议)。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于2005年生效)和《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全球战略》。2008年,第61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其《2008-2013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行动计划》,2010年,在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WHA63.13决议)。2013年,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这几个文件构成了目前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全球战略框架。其中,2008年通过的“行动计划”是对上述全球战略框架的全面落实。其总目标是:
(1)绘制正在发生的非传染病流行图,并分析这些疾病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所需的政策、规划、立法和措施提供指导;
(2)减少个人和人群受非传染性疾病可变共同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和有害使用酒精)及其决定因素影响的程度;同时,加强个人和人群的能力,使他们做出更健康的选择和采取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对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卫生保健。
WHO提出慢性病防治应该采取综合策略,综合策略概括为以下3点:
(1)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即通过整合的卫生服务功能和基本的公共卫生行动,促进降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及以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契机的控制烟草行动;
(2)整合一、二、三级预防,特别是面向人群策略和面向高危个人的策略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
(3)通过健康促进及多部门和各学科之间的密切协作来控制慢性病和相关危险因素。
(二)WHO欧洲区慢性病防治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慢性病防控策略主要以综合防控为主,从6个方面来增强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
(1)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阻肺、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负担;
(2)针对烟草、饮食、身体活动、酒精等生活方式因素采取行动;
(3)减低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等生物危险因素;
(4)采用降低人群危险、降低个体危险、增强初级卫生保健、转诊系统支持等综合策略;
(5)实施政策、能力建设、监测、传播等主要策略;
(6)通过控制贫困、教育、就业和社会不公平等社会决定因素,来改进社会经济环境。如能控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以及超过40%的恶性肿瘤。
(三)美国慢性病防治策略
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除在中央设有防控的专门机构,各州、地区和县都设有卫生署或卫生局,负责当地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各州政府也可以建立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证。美国自上而下、联系紧密的慢性病防控机构,以及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慢性病防控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此外,各州在国家卫生数据中心和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心的指导下建立起监测体系,为卫生机构开发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美国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美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在1992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逐年下降,2003-2007年每年减少0.8%。1998年美国癌症死亡率自30年代首次下降,2002-2004年大部分癌症呈下降趋势,结直肠癌降幅最大,肺癌开始下降,2003-2007每年减少1.6%。美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在1992年之前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逐年下降,近几年下降速度加快。这种进步得益于一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技术改善,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控烟、控制肥胖、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肥胖和推行癌症筛查等。
1.烟草控制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综合烟草控制”计划来降低烟草使用。该计划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条例、健康教育、社区干预以及医疗服务。联邦政府已经启动的控烟计划有:提高戒烟医疗服务覆盖率、制定烟草产品管理法案、增加联邦烟草税并提供控烟研究及媒体宣传资金等。同时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条约》。到2009年,全美成人吸烟率由1997年的27.6%下降到20.6%(男性:23.5%,女性:17.9%)。同时全美推行的“无烟法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为对“综合烟草控制”计划的补充,减少了二手烟暴露。该法规实施以来保证了79.4%的美国人处在完全无烟公共环境中。调查显示,非吸烟人群中二手烟暴露导致的尼古丁水平由1988-1994年的84%下降到2008年的40.1%。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计划实施后,当地35岁以上人群的烟草消费下降,肺癌患病率锐减,减少了约86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
2.体重、运动与营养
肥胖、缺乏运动及不合理饮食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癌症的危险因素,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癌症危险因素,导致美国每年大约有19万例癌症病人死亡。美国癌症协会周期性地发布膳食与体育锻炼指导手册,针对个人体重控制、体育锻炼和膳食提出一系列以循证调查为依据的建议。例如,建议成年人每周保证5天以上,每天30分钟的体育锻炼;推荐低脂、高纤维、富含水果蔬菜的饮食。协会也开展促进社区保证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活动,如提高校园食品的健康标准;鼓励餐馆在菜单上提供营养信息;与其他非营利机构组建成美国癌症协会行动网(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tion Network)以推行新的健康政策和法规。
美国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美国医学院(American Medical College)、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其他相关组织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指导体重控制和健康膳食的手册。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成立“控制儿童肥胖白宫行动组”(White House Task Force on Childhood Obesity),成员来自农业部、卫生和人文服务部、教育部、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同时,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起针对儿童肥胖的“让我们动起来吧”(Let’s Move)项目以期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3.紫外线照射与皮肤癌
皮肤黑色素瘤(最严重的皮肤癌)是美国高发癌症之一,2011年预计有7万人被诊断为黑色素瘤,这种癌症好发于白人,其患病率是美国黑人的10倍以上。预防皮肤癌的重点是向公众宣传过度紫外线暴露的危害和防晒的益处,促进更多的人采用防晒措施。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成立综合项目,开展校园干预活动,教育年轻人紫外线防护的重要性。美国环境保护署成立“SunWise学校项目”,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向儿童和家长提供各种关于防晒的资料。调查显示,2004年大约有一半的美国青少年及家长接受过专业人士的防晒教育。
4.癌症筛查
定期进行癌症筛查能够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使得癌症患者如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命质量。
(1)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癌症,大约每4位女性癌症患者就有1位是乳腺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年满40岁女性应每年进行乳房钼靶筛查,对高危妇女则建议每年进行磁共振成像筛查,筛查年龄也提前到30岁。乳房钼靶筛查的开展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美国乳腺癌死亡率从1990年开始持续下降。目前60%的乳腺癌能在早期阶段就得到确诊,5年生存率达到了98%。美国癌症协会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合作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检测示范项目”以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1989年全美40岁以上妇女乳房钼靶筛查率仅为29%,2000年增至70%,以后保持相对稳定(2008年为67%),筛查率在美国白人和黑人中没有差异。
(2)宫颈癌筛查:
美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30年间下降了67%,这主要归功于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用于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非常有效。如果能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再进行适当的治疗,患者生存率可以达到100%。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年满21岁女性应每年筛查宫颈癌。另外,给年轻女孩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也有效地控制了经性行为传播的宫颈癌的发病率。调查显示2008年全美18岁以上女性进行宫颈涂片检测率由1987年的74%上升到了78%,但在低收入人群中仅为60%左右。
最近美国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现了全美范围内的“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检测项目”(NBCCEDP),向低收入、无保险及弱势群体提供癌症早期筛查与诊断服务。从1991年至今,项目已经服务了约370万美国妇女,提供了900万次筛查。由NBCCEDP诊断患有癌症的妇女可以通过2000年开始实施的“乳腺癌和宫颈癌预防和治疗”活动接受相应的治疗服务。美国癌症协会认为合理的医疗政策和组织、针对人群的干预活动、医生的专业建议相配合最终能够全面提高美国的癌症筛查率。
(四)芬兰慢性病防治经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芬兰的生活水平开始快速提高;同时,芬兰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工作十分成功。这两方面因素使得慢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在芬兰的发病率上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为了更好地控制慢病发展,芬兰于1972-1997年间在北卡累利阿地区(North karelia)开展并实施了一项全面的慢病预防项目(北卡累利阿项目),该项目被誉为心血管疾病干预成功的典范。
北卡累利阿项目的实施以社区为基础,主要围绕创造健康的环境、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这三个方面逐步开展。此外,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对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进行监测评估,并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芬兰卫生数据的重要来源。
1.创造健康的环境
芬兰创造健康的环境主要是通过颁布政策法规得以实现,以控烟为例,在全国性的控烟规划中,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控烟策略和法规,包括提高烟草价格、烟草税、颁布和修改烟草法等;议会还颁布了无烟市标准,1994年在北卡试点,随后在全国50~60个城市试行。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芬兰调动社区内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动员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芬兰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了“芬兰行为改变模式”,营养委员会从1987年起每年公布“食物平衡表”,并陆续推出胆固醇项目、草莓计划等营养干预活动;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吸烟干预工作,举办全国性的戒烟竞赛,鼓励全面参与。
3.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主要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卫生护士负责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其中健康教育是健康服务主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芬兰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从而降低了人群的胆固醇水平。芬兰十分重视社区慢性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减少发病和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借此开展健康教育。先后开展了高血压筛查计划和全国糖尿病预防计划,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北卡累利阿项目创造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并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慢性病防控模式。实施新型慢性病防控项目后,人们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危险因素也大为降低。1997年新型慢性病防控项目推广到芬兰全国,全国的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慢性病防控项目显著改善了人群的健康状况,提高了生命质量和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WHO的高度赞扬,并建议向世界各国推广。由芬兰的经验可以看出,慢病防控行之有效。而对于改善公众健康和为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最佳方法为基于人群的预防策略。芬兰的慢病防控经验也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慢病防控策略相一致,强调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五)日本慢性病防治政策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就开始重视对慢性病的预防管理。随着传染性疾病的减少,脑卒中、癌症、心脏病等非感染性慢性疾病死亡率的增加,厚劳省(日本主管医疗,福利,保险和劳动等行政事务的中央行政机关)于1956年把脑卒中、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统称为成人病(现称为生活习惯病)即慢性病,并让日本各地的流行病研究机构开始着手成人病的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1978年第一次国民健康促进事业开始实施,国家积极支援全国市村街道的保健中心建设;1988年第二次国民健康促进事业开始实施,国家积极培养运动指导员;1994年在法律上制定了地域保健法,从此健康促进有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成人病的预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发现了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等成人病的产生和个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于是1996年厚劳省将成人病改称生活习惯病,称呼上的变化反映出对这些疾病防治侧重点的变化,防治工作的重点也由“成人病”时期的早发现、早治疗转向了“生活习惯病”的早预防、早管理。并把对于健康人群采取的预防称为一次预防,对于已患生活习惯病的人群,防止病情恶化或死亡称为二次预防。对于中重度生活习惯病患者减轻其痛苦和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预防称为三次预防。
2000年“健康日本21”计划制订,并设定了数值目标;2001年“健康日本21都道府县计划”制定;2002年“健康日本21市村街道计划”制定;2003年,《健康促进法》制定,其主旨是通过扩大禁烟场所、控制食盐摄入量、减少生活习惯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2005年《食育基本法》制定,并对“健康日本21”进行中间效果评价;2006年为了预防控制慢性病制定了特定健康检查和特定保健指导制度,通过对试点的效果评价后,于2008年4月全国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