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慢性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群健康的头号问题。慢性病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决定了应对慢性病没有单一的灵丹妙药,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
有效的慢病防治策略应是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但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府主导的多机构协调机制?如何使现有防治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如何开发潜在的无形资源,以弥补有形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本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社会资本是近年来活跃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无形资本形式,起源于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发展。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并使其合理配置和流动,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功效?其中,发挥作用的当属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有效整合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信息资本等有形资源,并有助于发掘和有效利用潜在的无形资源,促进慢性病防治领域有形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分配,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鉴于此,本研究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分层,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明确与慢性病防治相关的社会资本要素,分析这些要素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借以探讨不同层面社会资本的开发策略。本研究在我国是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慢性病防治领域社会资本要素及其功效,希望能为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和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策略与实践,及社会资本与慢性病防治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在现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社会资本与不同人群慢性病防治效果的关系。调查人群包括慢性病一般人群、高危人群以及患病人群,其中患病人群包括恶性肿瘤、糖尿病、脑卒中和慢阻肺四类疾病的患者;第四章首先界定了组织水平社会资本构成的核心要素,在问卷调查和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观层面社会资本与慢性病防治效果的关系;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国家水平(宏观层面)社会资本与慢性病防治效果的关系;第六章在上述研究和专家座谈的基础上,探讨慢性病防治领域不同层面社会资本开发和利用策略。
本书在研究与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现场调查中,得到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合肥市、铜陵市和阜阳市以及所属的市县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度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特别感谢在课题方案设计、现场调查以及资料分析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课题组的老师以及研究生同学,是大家的齐心协力、辛勤付出才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出版。
在我国,社会资本在慢性病防控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我们不断努力,力求内容科学,严谨实用,然而由于对这一深奥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透,特别是将该理论应用于慢性病防治实践的学识水平依然有限,经验不足,书中的一些观点难免存在一己之见,不妥之处也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同道们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慢性病防控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编 者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