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控新方法的探索
- 王大力 李晔 李铁锋 王季秋
- 4332字
- 2020-08-29 01:53:50
六、布病健康信息传播语言和非语言
(一)布病健康信息传播语言 1.语言传播概述
符号及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形式和媒介,是传播的核心,所以符号和语言理论是布病健康信息传播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人们借助语言符号使思想得以表达,感情得以交流,知识得以传递。语言符号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客观性、物质性、意义内容性和约定性等共同特征,跟其他符号相比还具有任意性、线条性、暧昧性、发展性、生成性和系统性等个性特征。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能发挥的语言作用,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施为功能、交际功能、界定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对于以上语言传播概述这里不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参阅新版《人际传播学》(薛可、余明阳主编)。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病健康教育中书面语言体现为宣传单、展板等,这也需要一些理论和技巧,例如教育内容、文字格式的选择,图片的排版等,这在下面的章节中会有介绍。
2.口语语言
口语语言就是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相对于书面语言,口语语言用口说,用耳听,对时间、空间等外部环境依赖较大,可同时借助语调、手势、表情等形式,表达较为灵活、通俗、随和,但不甚严谨,且易消逝。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尤其是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宣讲的时候应遵循下列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人与人的交流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语言只不过是信息交流的手段。布病健康信息传播目的性很明确,传播者通过语言交流使受众提高防治布病认识,掌握防治技能,了解受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等,传播者要牢记传播目的,将目的性贯穿传播活动始终。
(2)合作性原则:
为了完成布病健康信息传播活动,达到传播目的和目标,需要传播者和受众在语言、行动等方面的配合,也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建立在四项准则的基础上:一是适量准则。布病的防治信息很多,但在进行传播活动时,提供的信息量不能过于庞大和冗余,否则受众难以记住并且浪费时间,只能将重要的、科学的、可行的、受众易于接受的信息作为内容进行传播,这些信息也不能过少,过少则达不到传播要求。二是质量准则。这要求传播者对提供的每一条防治信息都有依据可寻,受众提供的反馈信息都真实可靠。三是相关准则。传播者和受众交流的语言总是围绕布病防治,尽量避免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和题外话。四是方式准则。要求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前考虑受众的文化程度,传播活动过程中尽量使用大众语言,条理清晰,避免使用晦涩难懂、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语句。
(3)正确性原则:
首先,进行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语法要正确,只有遵循语言规则,才能将健康信息正确表达,这是受众理解和接受信息的前提,否则会造成沟通交流障碍,难以达到传播目的。在实际中,口语交流的时候对语法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前提是传播者的语言表述符合多数受众的习惯,能够被双方理解,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布病健康教育时,可能同一个县不同乡镇的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有所不同,卫生工作者进行面对面宣讲的时候就要考虑聘请当地人进行翻译,而不仅仅是聘请会说该县方言的人。
此外,口语语言要求语言风格的正确把握,面对面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求传播者在实事求是的叙述事实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魅力,用生动的语言,幽默诙谐的风格来增强表达效果,避免过多使用华而不实的辞藻。
(4)礼貌性原则:
礼貌性原则最先要求传播双方互相尊重,其次要做到下列几点:
得体。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语言使用者要注意场合,使用与场合相协调的语言,只有语言运用适当场合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否则常常事与愿违。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象、身份、受众的心理状态以及双方的关系。例如急性期布病患者进行性生活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传播,所以我们建议急性期患者避免进行性生活,这在“一对多”的面对面健康教育过程中,就要求适当隐晦,一语带过,不能过度引申,因为传播者和受众往往是第一次见面,而且受众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对性话题接受程度不同,过多引申会造成不适和反感。
慷慨与谦逊。语言的交流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应尽量减少对方的损失和避免给对方带来不愉悦的情绪,将对方难以实施的行为限度降到最低,在表态时,不过于武断和否定。
赞誉。尽量不贬低对方,最大限度的赞誉对方。例如受众说自己经常进行牲畜圈舍消毒,传播者此时就要重点赞誉其做法正确。
一致。口语交流时尽量不否定对方的观点,将双方分歧降至最小。同时,传播者对自己的言行也要做到前后一致,避免前后矛盾否则会降低受众的信任度。
同情。对患者及其家属最大限度的表示同情,能够快速拉近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有利于成功传播和沟通。
(5)幽默性原则:
幽默性是布病健康信息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传播者思想、学识、经验和智慧的体现,将平淡的布病防治知识用得体的、正面的诙谐语言表述出来,能够缓解双方的紧张氛围,增进双方熟悉进度,使受众在欢笑的过程中顺畅地掌握防治知识,也更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
综合以上原则,根本目的是达到良好传播效果,口语语言的传播还有一些技巧,在下面的章节中会继续介绍。
(二)布病健康信息传播非语言 1.非语言传播概述
非语言传播也叫肢体语言,是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为信息载体的运用身体动作、体态等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传播主要手段,与语言传播几点不同之处:一是非语言既可控,又不可控。可控的一面体现在见面握手等,不可控的一面体现在高兴会笑,生气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害羞会脸红等,所以非语言有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二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有所差异。例如OK的手势在英语国家常用于表示好的,在突尼斯的意思则是“我要杀了你”,而中国人很少使用。三是非语言传播在不同语系、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都可以通用。
相对于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是对传播者更高层次的要求,是疾控工作者以往忽视之处,需要了解掌握并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2.非语言传播作用
非语言传播在布病健康信息传播中与语言传播同样重要,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来说,非语言传播的作用在下列方面:
(1)树立和展示自我形象:
传播者给受众的第一印象不是从语言,而是视觉,也就是非语言传播,此时传播者的衣着、仪表风度、举止动作等外在表现如果良好,则有利于传播的进一步开展,反之,若传播者衣着邋遢、面容憔悴甚至表现的事不关己,受众就会产生逆反甚至反感心理,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和达到理想效果。为了给受众留下良好印象,促进语言传播工作,要求传播者在恰当的情境中展现合适的身体姿势(不要趾高气扬),常常点头以表示你在倾听,保持微笑以表示你对受众观点的赞同和感兴趣,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触,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尤其当受众是年轻女性的时候,尽量减少自己的口臭(传播活动前不吃葱、蒜等,吃口香糖)、烟味(不抽烟或传播活动前更换衣服)等让人难以接受的气味,进行传播活动时正确着装打扮,针对布病健康教育受众多数是农、牧民,所以着装不能过于正式,穿西服、打领带会让其减少认同感,也不能过于邋遢随意,会让其减少庄重、信任感,如果可能,应穿医务白大衣,最好印有本单位的标志,且保持整洁、干净。对于女性传播者尽量不要化浓妆和过度佩戴首饰,且长头发者最好扎束起来。
(2)建立和定义关系:
非语言能够确立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例如通过两者第一次见面的握手,即可理解为达成了互相配合完成传播活动的意向。而通过与积极配合的受众的同性间抚背,轻拍肩膀等肢体行动,能够建立并拉近双方的信任关系。
(3)辅助、替代语言表达:
有时语言词不达意或者词难尽意,这时,配合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手段往往能弥补语言的局限,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例如进行面对面宣讲时,向高危人群解释如何配制消毒药品,或者如何进行圈舍消毒,如果在现场用水桶、喷雾消毒器等道具演示,效果要好于仅用语言解说。
(4)调节互动:
非语言可以调节语言交流,使交流者之间形成互动关系,从而维持和调节沟通的进行,这在同伴教育中体现的更为突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通过眼神、目光、面部表情、音调和姿势等提示对方“继续说下去”或“该我来说了”,这种表达能够避免语言调节带来的尴尬和不礼貌,也能避免某一方过度表达。
(5)表达情感态度:
正如梳理和展示自我形象一样,非语言能够从潜意识上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热情的态度、微笑、点头与倾听表示对传播者和反馈的重视。有时候专业人员生活或工作的不顺心会导致情绪的低落,但这不是将个人情绪带到布病健康信息传播活动中的理由,即便烦躁、甚至气愤,在传播过程中也不能表现出来,都要用敬业的精神去对待受众。
3.非语言传播类型
非语言传播类型的分类是探究非语言传播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其分类方法多达几十种,这里将非语言传播分为体态语、客体语、类语言和环境语。
(1)体态语:
体态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语言,包括体姿、面部表情、目光、手势、身体动作等。
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五官的肌肉变化而实现,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是沟通过程中除语言外最直观的交流方式。我们在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中要保持平和、愉悦、关心和同情的面部表情,不长时间注视某一个受众个体,避免扫视和瞥视,不过分抬高下颌和用下颌指使他人,减少或避免皱眉,对于反馈未听清时,可以侧耳倾听,以示重视。
(2)客体语:
客体语言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双方,尤其是传播者的“仪表”,包括化妆、发型、配饰、服装和个人卫生等。衣着原则国际上公认的是TPO原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和目的(Object)。时间原则就是穿着符合当下流行和应季衣着;地点原则是不同场合穿着不同,例如临床医生面对面健康教育要穿白大衣,而同伴教育可以日常穿着,面对面宣讲的场合可以穿单位工作装。
(3)类语言:
类语言可以理解为语气、语调、语速和沉默等,适当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往往比快速、高亢的语调能够给人更多的可靠感觉,并能让受众有时间思考、理解健康教育内容。在面对面宣讲时,由于信息传播者和受众初次见面,缺少共同的经历而导致冷场,这时就要求信息传播者积极寻找话题,避免尴尬。传播过程中说话也要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4)环境语:
健康信息传播总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这个环境含义很广,包括时间环境、空间环境、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
时间环境。布病健康信息传播对时间较为依赖,因为北方夏季农牧民往往天刚刚亮就到草场放牧,中午回家吃饭,之后又出去放牧,所以我们只有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开展工作才能找到目标人群。
空间环境。一是我们所说的健康教育场所,尽量静谧、相对封闭、温度适中、房间与人群匹配,不过大或过小,舒适;二是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一般应是社交距离1.5~2米,同伴教育可以在0.6~1米的私人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