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思维:提升影响力的艺术
- 卿老师
- 3637字
- 2020-06-25 09:35:08
“演”到位,才能“讲”得精彩
演讲,既要演也要讲,要想讲得精彩,作为演讲者的我们也必须“演”得到位。我们在当众表达和演讲时不仅要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向听众传递我们的感受、判断以及态度。
不知道,作为读者的你是否知道这样一组数据:演讲对听众产生影响的比例中,文字内容只占7%,语音、语调等部分占38%,而其中占比达到55%的却是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其实就是演讲中“演”的部分,这部分是增强演讲整体感染力、表现力、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演讲高手,提升“演”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演”的能力的高低在当众表达和演讲中主要是通过手势、站姿、表情及行为礼仪四个部分得以体现的。
在这一节中,我将从手势、站姿、表情、礼仪四个部分分别讲述,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并运用这些技巧,就一定能为我们的演讲插上自由的翅膀,让演讲变得更有活力和魅力。
在日常的沟通之中,有时候我们的一个简单手势,就能让对方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拿食指竖着抵在嘴唇上,大家都知道这是禁止喧哗,不要再说话的意思;士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几个简单的手势就能够传达出作战命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沟通和表达时,会自然而然地使用手势,而当我们在很多人面前发言和演讲时,反倒会拘谨地站在舞台上“不知所措”。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担心自己的手势不适宜,因此不敢用手势。
在实际的教学培训中,为了解决学员的这个困扰,我便创造出“八字诀”和“312快手”这两种方法,来帮助学员快速解决手势使用的问题。
“八字诀”其实就是简单、对称、重复、夸大四个词语的延伸运用。如果我们将这“八字诀”运用到实际的演讲中去,就可以让我们的演讲变得更有吸引力。
我的一个朋友老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总监,经常要在路演和项目说明会上面对人群和客户进行产品推介和演讲,他在演讲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做一个动作:手画圈。他的这个动作很熟练,弧线很优美,听众看了这样的动作之后会自然地觉得他很投入,很自信。
类似朋友老刘的这种简单的动作,非常适合运用在演讲中。随着演讲次数的不断增多,我们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一个简单的动作变成我们自己的招牌动作。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招牌动作,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地位、环境以及经常演讲的主题和内容找到这个动作。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动作一定要简单一些,不能太复杂,否则不但不能增强我们的演讲效果,听众反而会觉得演讲者不够庄重。
当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招牌动作之后,我们的演讲便会有着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点。在演讲中,如果动作只用一次的话,听众是记不住的,我们在演讲过程中可以结合情绪和演讲内容进行有意识的重复,这样就会加深听众的印象。
随着重复次数的不断增加,如果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听众觉得单调与枯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对称的动作。比如挥手,可以左手挥动、右手挥动、双手挥;再比如拿麦克风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换手,不要总是用一只手拿。
“八字诀”里,除了简单、重复、对称外,还有一个就是夸大。对于夸大,很多人无法直接理解,总觉得这样讲话会很别扭,其实强调夸大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听众数量的增加,我们自身所具备的能量也应该增大,演讲者需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大,如此才能确保听众的感觉足够强烈。
例如,给听众分水喝,一位听众一杯就够了,但如果有100位听众呢?那就需要一桶水,甚至是更多。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手势幅度和情感强度及内容的深度是需要匹配的,要避免过度夸张。
除了掌握简单、重复、对称、夸大这“八字诀”以外,我们应该怎样具体练习和设计手势动作呢?为了使复杂的手势变得更简单和容易掌握,大家可以通过“312快手”这个方法来简化演讲的手势。
“3”是以肩和腰为分界线,把手势活动区域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
高于肩膀,划分为上区,当手势在这个区域活动时,表达的是特别积极、张扬、亢奋、热烈的情绪。这个区域的手势一般会在演讲的高潮部分使用,切记不要在演讲的过程中过多使用。
低于肩膀,高于腰,划分为中区,当手势在这个区域活动时,表达的是一种平等、真挚、开放的交流心态。这也是一般情况下手势运用最多的区域,当然,在这个区域内的手势也是可以有高度上的变化的:情绪强烈一些,尽量接近肩;情绪弱一些,可以低一些靠近腰部。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要静止下来,要不停地变化自己的动作,有时快,有时慢,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强,有时弱,只要是和演讲内容、情绪匹配的,就可以自由发挥。
低于腰,划分为下区,当手势在这个区域活动时,表达的是厌恶、强烈不满以及特别消极和无奈的情绪。这个区域的手势很少单独运用,一般在演讲中会与其他手势进行对比和组合运用,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态度呈现。
在一般的交流场合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手势在中区活动,并且随着情感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就是“312快手”中“3”的部分。“12”的部分是单双手的选择,当听众少或者场地较小的时候,可以采用单手来做手势;当听众多、场地较大的时候,可以采用双手来做手势。
将“八字口诀”和“312快手”结合起来,多加练习,假以时日,你的手势会越来越自然,也越来越流畅。针对手势练习,我们可以经常对着镜子进行练习。通过镜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手势,然后多加练习,将其变成自己的习惯。另外,在做手势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眼神、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尤其应该注意配合内容进行特别设计,并反复训练,才能使动作自然流畅、得体大方。
演讲或者当众表达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撑得住场面的站姿,下面的听众是无法看到演讲者从内向外散发的自信的。平日里随意、松松垮垮的站姿一定不能出现在舞台上,而像军人那样笔挺的站姿又显得过于拘谨,甚至是有些呆板。
男性和女性的站姿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男士站在台上的时候,应把双脚脚尖稍微张开一些,与肩膀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肩膀稍微宽一些。
有些人的站姿有点外八字,这些人上台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将双脚稍微回收一点。
女士站在台上的时候,脚尖应该略微地张开一些,但宽度不应超过自己的肩宽。很多女士有内八字站立的习惯,这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站姿会显得演讲者不够自信大方。女士演讲的时候可以选择丁字步,并且在演讲中自由地变换承重腿,但不要太过频繁,最好是在内容或情感转折时自然地变换。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身体稍微前倾,这样可以显得积极友好。当我们,需要向听众询问或者倾听听众讲话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身体略微前倾,以示尊重。
要是讲话的听众是年长的人,而且还是坐着的时候,就不能站着,必须要蹲下来,和听众一般高,以示平等,这样的站姿会很好地拉近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同时这些行为也可以让听众看到演讲者是一个有礼貌、有修养、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站如松”,指的就是站立要像松树那样挺拔端正。站姿是静力造型,显现的是静态美。规范的站姿要求头正,两眼平视前方,嘴微闭,表情自然,稍带微笑;两肩平正,放松并稍向后下沉。两臂自然下垂,中指对准裤缝线;挺胸收腹腰正,臀部向内向上收紧;两腿立直贴紧,两脚跟靠拢,脚尖向外夹角60度。
良好的站姿从侧面看,应该是后脑勺、肩、臀部、后脚跟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但由于我们大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形体训练,会出现颈部前伸、驼背、胸部不挺括、塌腰挺肚、耸肩等形体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调整规范自己的站姿,最常见的训练站姿的方法有四种,下面我将一一介绍:
第一种方法:拉脖子。将颈椎向上拉直,想象自己的头顶有根绳子在向上提拉,同时注意做到不抬下巴,也不压出双下巴,双眼自然平视前方,双肩肩舒展地打开并自然地往下沉,肚脐眼向后靠,尾椎骨向内收,尽量使颈椎、胸椎、腰椎、尾椎成一条直线,膝关节用劲站稳,然后自然呼吸。
第二种方法:靠墙站。背靠墙,尽量让自己的头部、肩、臀、脚后跟等部位贴向墙。
第三种方法:沉肩练习。两腿分开,双手自然下垂,将肩膀尽量地往下沉,同时两手尽量地向下伸去摸膝关节。
第四种方法:半脚尖站。双手轻轻扶住椅子背或窗台,双脚并拢尽量夹紧,然后将臀部、会阴、肛门尽量往上提收,肚脐眼向内收,但不能憋气。双肩自然打开,脖子拉长,眼睛盯着一个点不动,嘴角上翘,尽可能地露齿微笑。
无论是当众表达还是演讲,作为面对听众的演讲者,面部表情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个环节,在舞台上,一定要保持自然的微笑。在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缺乏演讲经验,在台上演讲的时候,表情会显得格外僵硬,如果我们平时多加练习和训练,就能够有效改变这种情况。
微笑应发自内心,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想着快乐的事情,或者配上优美的乐曲,还可以用嘴咬一根筷子,眼睛盯着一个点尽量不动,坚持一分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面部表情就会自然很多。
成功的演讲是内外兼修,并且是演讲者多方面素质综合应用的结果,正如我在本节内容开始时说的那样,“演讲,既要演也要讲,要想讲得精彩,作为演讲者的我们也必须‘演’得到位”。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做好在舞台上的每个细节,就能让我们的演讲更加出彩,“演”得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