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是“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文学之父”,他在俄国就像一种神一样的存在,甚至就是神本身,就是俄国的文化之神。俄国的“普希金崇拜”现象独一无二,在其他国家很难遇见。换句话说,普希金在俄国社会和俄罗斯人心目中享有的崇高地位,可能高于任何一位作家在其所属民族中所占据的位置。
在神化普希金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纪念日庆祝”发挥过重大作用。俄国人很看重所谓“纪念日”(юбилей),即诞生受洗、婚丧嫁娶等纪念日,健在的名人会在年满六十、七十或八十岁时获得官方或民间机构授予的各种荣誉,去世的大师则会在诞辰日或忌日收获不断叠加的缅怀和敬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普希金的每个生日和忌日都成为一个全民节日,而普希金诞生或去世的整数纪念日则更成了“普希金造神史”中的一座座路标。俄国的普希金纪念日庆贺活动往往也会溢出境外,产生国际性影响。仅以中国为例,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三次纪念活动为普希金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是193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建起了普希金纪念碑;第二次是194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活动,由罗果夫和戈宝权编选的《普希金文集》面世,此后多次再版,影响深远;第三次是1949年普希金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普希金的多部作品、多种选本都被译成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涌入中国的俄苏文学大潮之中,普希金更是独占鳌头,由于戈宝权、查良铮(穆旦)、张铁夫、高莽(乌兰汗)等中国普希金学家的相互接力,中国的普希金译介和研究更上一层楼。到1999年普希金诞辰两百周年时,中国几乎同时出版了两套《普希金全集》,使汉语读者终于拥有了全部的普希金,拥有了中国的普希金。
如今,在普希金诞辰两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套新颖别致、装帧精美的“普希金经典文选”,在普希金的作品中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为我们展示出一个浓缩的普希金,精华的普希金。这套文选由三本构成,让普希金创作中最重要的三个构成——情诗、小说和童话——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呼应,让我们能在较少的篇幅、较短的时间里一览普希金文学遗产的完整面貌。
一
普希金首先是一位诗人,提起普希金,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他的抒情诗。
1813年十四岁的普希金写下他现存最早的一首诗《致娜塔莉娅》到他去世,他总共写下八百余首抒情诗。普希金的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即皇村时期、彼得堡时期、南方流放时期、北方流放时期以及最后十年。虽然普希金在每个时期对文学样式的偏重都稍有不同,但抒情诗,或如本套选本的书名所显示的那样,即他的“情诗”,却无疑是贯穿他整个创作的最重要文学体裁。这里的“情”字,其含义可能是丰富的,多层次的:首先指男女之间的爱情,普希金是个多情的人,一生爱过许多女性,也为许多女性所爱,这些爱情,无论是热恋、单恋还是失恋,均结晶为许多优美、深情的诗作;其次是亲情和友情,比如普希金写给家人、奶娘和朋友们的诗;再次是对祖国的爱,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爱;最后还有对自由的深情,对诗歌的忠诚。如此一来,普希金的情诗便容纳了丰富的题材,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爱情和友谊,城市和乡村,文学和政治,祖国的历史和异乡的风情,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致……在他的抒情诗中都得到了反映和再现。
1821年,普希金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确定了他的创作主题:“我歌唱我的幻想、自然和爱情,歌唱忠实的友谊。”普希金首先是生活的歌手,对爱情、友谊和生活欢乐(及忧愁)的歌咏,构成了其诗歌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最初的诗作中,普希金模仿巴丘什科夫等写“轻诗歌”,后来,尽管忧伤的、孤独的、冷静的、沉思的、史诗的等诗歌基因先后渗透进了普希金的抒情诗,但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感受一直是普希金诗歌灵感的首要来源。在普希金关于生活的抒情诗中,最突出的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普希金一生从未停止过爱情诗的写作,他一生写作的爱情诗有两百余首,约占其抒情诗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的一些名篇,如《致凯恩》(1825)、《圣母》(1830)、《我爱过您;也许,我心中……》(1829),早已成为俄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情歌。与爱情主题一同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友谊主题,在这些诗作中,普希金歌颂友谊,同时也谈论诗歌和生活,现实和幻想。有趣的是,普希金的爱情诗往往都写得简短、精致,而友情诗则大多篇幅很长。无论篇幅长短,强烈而真诚的情感是普希金任何主题的抒情诗中均不曾或缺的因素。别林斯基曾这样评说普希金诗中的“情”:“普希金的诗歌、尤其是他抒情诗歌的总的情调,就是人的内在美,就是爱抚心灵的人性。此外,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如果说每一种人类的情感已然都很美好,因为这是人类的情感(而非动物的情感),那么,普希金的每一种情感则更加美好,这是一种雅致的情感。我们在此所指并非诗歌的形式,普希金的诗歌形式永远是最美好的;不,我们指的是,作为他每一首诗之基础的每一种情感,本身就是雅致的、优美的、卓越的,这不单单是一个人的情感,而且还是一个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一个作为演员的人的情感。在普希金的每一种情感中都永远包含着某种特别高尚的、温顺的、温柔的、芬芳的、优美的东西。就此而言,阅读他的作品,便能以一种出色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人,这样的阅读对于青年男女尤其有益。在俄国诗人中还没有哪一位能像普希金这样,成为青年人的导师,成为青春情感的培育者。”
普希金抒情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并不仅仅在于其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而且更在于其完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总体地看待普希金的抒情诗,我们认为,其特色主要就在于情绪的热烈和真诚、语言的丰富和简洁、形象的准确和新颖。
抒情诗的基础是情,且是真诚的情。诗歌中的普希金和生活中的普希金一样,始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和世界。无论是对情人和友人倾诉衷肠,是对历史和现实做出评说,还是对社会上和文学界的敌人进行抨击,普希金都不曾有过丝毫的遮掩和做作。在对“真实感情”的处理上,普希金有两点是尤为突出的。第一,是对“隐秘”之情的大胆吐露。对某个少女一见钟情的爱慕,对自己不安分的“放荡”愿望的表达,普希金都敢于直接写在诗中。第二,是对忧伤之情的处理。普希金赢得了许多爱的幸福,但他也许品尝到了更多爱的愁苦,爱和爱的忧伤似乎永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普希金一生都境遇不顺,流放中的孤独,对故去的同学和流放中的朋友的思念,对不幸命运和灾难的预感,时时穿插进他的诗作。但是,令我们吃惊的是,普希金感受到了这些忧伤,写出了这些忧伤,但这些体现在诗中的忧伤却焕发出一种明朗的色调,使人觉得它不再是阴暗和沉重的。
普希金抒情诗在语言上的成就,在其同时代的诗人中间是最为突出的。一方面,普希金的诗歌语言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现实的活词、传统的诗歌字眼和日常的生活口语、都市贵族的惯用语和乡野民间流传的词汇、古老的教会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表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通过抒情诗这一最有序、有机的词语组合形式,他对俄罗斯的民族语言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加工,使其表现力和生命力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希金不仅被视为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而且也被视为现代俄罗斯语言的奠基者。普希金诗歌语言的丰富,还体现在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其自身多彩的存在状态上。严谨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在读了普希金的第一部诗集后,就情不自禁地也用诗一样的语言对普希金的诗歌语言做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怎样的诗啊!……俄罗斯语言一切丰富的声响、所有的力量都在其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它温柔、甜蜜、柔软,像波浪的絮语;它柔韧又密实,像树脂;它明亮,像闪电;它清澈、纯净,像水晶;它芳香,像春天;它坚定、有力,像勇士手中利剑的挥击。在那里,有迷人的、难以形容的美和优雅;在那里,有夺目的华丽和温和的湿润;在那里,有着最丰富的旋律、最丰富的语言和韵律的和谐;在那里,有着所有的温情,有着创作幻想和诗歌表达全部的陶醉。”另一方面,普希金的诗歌语言又体现出了一种简洁的风格。人们常用来总结普希金创作风格的“简朴和明晰”,在其抒情诗歌的创作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体现,在这里,它首先表现为诗语的简洁。普希金的爱情诗、山水诗和讽刺诗大多篇幅不长,紧凑的结构结合精练的诗语,显得十分精致,普希金的政治诗和友情诗虽然往往篇幅较长,但具体到每一行和每个字来看,则是没有空洞之感的。在普希金这里,没有多余的词和音节,他善于在相当有限的词语空间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感情和思想,体现了高超的艺术的简洁。果戈理在总结普希金的这一诗语特征时写道:“这里没有滔滔不绝的能言善辩,这里有的是诗歌;没有任何外在的华丽,一切都很朴素,一切都很恰当,一切都充满着内在的、不是突然展现的华丽;一切都很简洁,纯粹的诗歌永远是这样的。词汇不多,可它们却准确得可以显明一切。每个词里都有一个空间的深渊;每个词都像诗人一样,是难以完整地拥抱的。”别林斯基和果戈理这两位普希金的同时代人,这两位最早对普希金的创作做出恰当评价的人,分别对普希金诗歌语言的两个侧面做出了准确的概括。
二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普希金的文学遗产中,除韵文作品外也有数十部(篇)、总字数合四十余万汉字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不仅体现了普希金多方面的文学天赋,而且也同样是普希金用来奠基俄国文学的巨大基石。没有留下这些小说作品的普希金,也许就很难被视为全面意义上的“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小说的主题是丰富的,家族的传说和祖国的历史,都市的贵族交际界和乡村的生活场景,自传的成分和异国的色调,普通人的遭际和诗人的命运……所有这一切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反映。
普希金第一部完整的小说作品《别尔金小说集》(1830),以对俄国城乡生活的现实而又广泛的描写而独树一帜,是普希金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别尔金小说集》由五个短篇小说组成,这五篇小说篇篇精彩,篇幅也相差不多,但人物各不相同,风格也有异。《射击》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并对当时贵族军人的生活及其心态做了准确的表现。在这篇小说里,普希金借用了他本人1822年7月在基什尼奥夫曾与人决斗的生活片断。如果说《射击》是一个紧张的复仇故事,那么《暴风雪》则像一出具有淡淡讽刺意味的轻喜剧。阴差阳错的私奔,还愿偿债似的终成眷属,构成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棺材店老板》中的主人公有真实的生活原型,他就是住在离普希金未婚妻冈察洛娃家不远处的棺材匠阿德里安。但是,棺材匠的可怕梦境却是假定的、荒诞的,它既能与棺材匠的职业相吻合,又与城市平民的生活构成了某种呼应。和《棺材店老板》一样,《驿站长》也是描写下层人的,但作者在后一篇中对主人公寄予了更深切的同情,其中的“小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的俄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村姑小姐》是一个新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女主人公,皆大欢喜的结局,都隐隐体现出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乡间的清纯胜过上流社会的浮华,深刻的俄罗斯精神胜过对外来文化的拙劣模仿。《别尔金小说集》中的人物,无论是一心复仇的军官(《射击》),还是忙于恋爱的乡村贵族青年(《暴风雪》和《村姑小姐》),无论是城市里的手艺人(《棺材店老板》),还是驿站里的“小人物”(《驿站长》),其形象都十分准确、鲜明,构成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众生图。作者在这些精致的小说中所确立的真实描写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美学原则,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使《别尔金小说集》成为俄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