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在故乡

在故乡。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故乡》共两章,咱们一起看完吧。

人物:薇拉,车夫,姑姑达霞,祖父,涅希恰波夫(医师),阿辽娜等。

句子:

[开头]顿尼茨的铁路。一个白色的火车站,清静而又无精打采,孤零零地立在这片草原上,车站上似乎空无一人。火车把您送到这里,然后又接着向前开去;它的声音开始还可以隐约听见,最后便什么也听不见了。车站的外面一片荒凉,除了您自己的马以外,没有其它的马。

……

车夫没有吭声,却用乌克兰人那种眼光愤怒地瞪了她一眼,爬上了车夫座位。

……

从火车站起程还剩三十俄里的路要走,薇拉也被草原的魅力迷住了,只想着这一带地方是多么广阔,多么自由。到目前为止她生活里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广阔与自由。

……

我的心肝儿,我的心肝儿!”她姑姑尖声地喊叫着,“我们的真正的女主人来啦!你肯定清楚你是我们的女主人,我们的皇后!这儿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你的!我的心肝儿,我的美人儿,我并不是你的姑姑,而只是你的奴隶!”

……

她的姑姑是个四十二岁的女人,穿一身入时的衣服,腰身勒得很紧,甚至肩膀那里的衣袖也鼓得高高的,明显地是想尽力装扮得年轻,还想妩媚动人;她走起路来步子很小,脊背扭动着。

……

他们为她安排了一个最好的房间,这所房子里所有的地毯都被铺到这个房间里,此外还摆上了很多花;晚上她躺在那舒服、宽大、柔软的床上,她快活得笑起来。姑姑达霞走进房间里来,待了一会儿,向她道晚安。

……

涅希恰波夫常来我们这儿——非常英俊而且有趣味的男子!他爱上了你的照片。

……

他从中午一直坐到深夜十二点钟,却没讲一句话;薇拉觉得不喜欢他。她觉他那过分的客气、过分的斯文、长着浓黑眉毛的死板的白脸,都惹得她腻味;她猜想他死不开口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太笨。

……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总算准备走了,她看到他们终于要走了,非常痛快,就说:

“你们再坐一会儿吧。”(第一章完)

她觉得应酬客人是件很劳神、又极不自在的事情。

……

为百姓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教导他们,啊,那肯定是多么高尚、神圣、壮丽的事业!但是她薇拉却不了解民众。她如何才能去接近他们呢?对她而言,他们是没有趣味的、陌生的;草房里的窒闷,饭馆里的咒骂,没有洗过脸的孩子们,女人那些唠叨的疯颠话,她都无法忍受下去。

……

做个工匠、法官、船长或是科学家,做一种能够用出一切体力和脑力的事业,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再美美地睡上一觉,那该有多好;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一种事业,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趣味的人,能够让有趣味的人喜欢,能够爱,能够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那有多好……但是,究竟该做些什么呢?又该从哪儿做起呢?

……

“嗯,对了,”她想,“大概我还是结婚的好!”

……

“孩子,银行的借款,我们该付利息了,但是那些佃户还没有缴租子。你能够先提点儿钱交付吗,就从你爸爸留给你的一万五千卢布里?”

……

“不行,够了,够了!”她想着,“我需要开始想办法了,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好下场了……够了!”

……

她又走出了屋,走到田野上。她漫无目的地??着,暗自下决心:等结了婚,她要管家,要给人看病,要教书;所有周围一切女人所做的事,她都要做。那常常对自己对别人都不满意的心态,每逢回想自己的过去、便会如同大山一样呈现于眼前的一长串的大过失,她开始认为是她命里注定要过的现实的生活,她再也不期望更好的生活了……确实也不会有更好的生活了!美丽的自然、梦想、音乐,都是一回事,而现实的生活却是另一回事。幸福和真理,显然存在于生活以外的其它地方……人应该不要生活,而是跟这个茂盛的、如同永恒一样漫无边际、漠不关心的草原,还有里面的花朵、古墓、远景,打成一片;假如是如此,那就万事大吉了……

一个月以后,薇拉搬到工厂里去住了。[结束]

小结: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薇拉从女子学校毕业回到草原老家,姑姑给她介绍了一个医师。这个人现在是工厂的股东,对医师的工作已经不怎么上心了,一表人才,很有风度,话不多。开始,薇拉看不上他,觉得他太闷了,就像草原上的一切,每天都一个样,吃饭、打牌、喂猪之类的,看着都没劲。后来,看的时间长了,她也整不出个什么新花样来,于是回到现实,嫁给了医师,过上了大家都熟悉的生活,每天给自己安排得满满的,管家、教书等等。

故事启示我们:

第一,面对现实。

第二,要有事做。

第三,梦不能丢。

第四,亲近群众。

第五,享受生活。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