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记忆里的味道

继续上一章把。说起我们天津人的“吃”,那真的都能形成一种文化了。比如说一种我们天津的甜品,叫熟梨糕。或许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一个午后,在家躺着睡大觉,突然楼下传来“嗡儿嗡儿”的汽笛声,那就是卖熟梨糕的阿姨来了。汽笛声是高压锅在蒸熟梨糕的过程中锅的气阀由于气体摩擦的声音发出来的,尤其是把气阀从锅盖上挑下来,汽笛声就更大了,更多的热气随着制作的过程冒出来。

虽然叫“熟梨糕”,但是这种东西跟梨那是一点关系没有。小贩们用大米磨成的粉,也就是米粉,放在木制的模具里,然后放进锅里蒸。锅都是一屉一屉的,方便几锅同时蒸,米粉在模具里形成一个圆台的形状(柱形,上底面比下底面大一圈,叫圆台),等到米粉蒸成米糕,往米糕上抹上甜甜的果酱、巧克力酱,熟梨糕就做好了。小时候的味道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七八月份的夏天,天气炎热,一份熟梨糕和一罐冰镇的汽水,打开门窗,过堂风吹得很凉爽,甜甜的滋味让我忘记了一切,沉沦在夏季的温柔中。

还有种津门美食,叫做天津面茶。天津面茶现在在一些天津的早点铺能吃到,我只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吃到面茶的时候,咸香醇厚、满嘴四溢的香味,那种美味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此物只应天上有”这句话大概最适合了!

首先由糜(念méi)子面和玉米面混合在一起,比例大概是2:1,然后放水调成面糊状,然后把糊状物放入有开水的锅中,把它熬成像粥一样的东西。还有就是他的调料,先把芝麻炒至金黄,然后取出部分芝麻倒入适量植物油,把芝麻做成芝麻酱,往芝麻酱里放盐。最后就是把芝麻和芝麻酱淋在面糊上,面茶就做好了。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它的文化,热爱它的美食,热爱它给我留下的种种美好回忆。“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天津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更多的是故乡的爱和包容,是它生我养育我的恩情,是无数个夏夜梦中的天堂。

又让我扯远了,说到了入秋小学门口吃的早点我就拉不住闸了。第一节课永远都是我们吃早点的时间。时间大概是月考后的一周,温度已经到了十几度或者到了个位数字。早晨第一节英语课,我抱着一罐热乎乎豆浆在座位上打瞌睡。半睡半醒中好像有人推了我一把,原来是我们班那个凶巴巴的英语老师。她教我的时候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是个凶巴巴的老太婆。

她姓丛,长什么样子我都记得很清楚,脸上经常没有任何表情,看着凶巴巴的,给人的感觉很严肃,板着个脸好像别人欠了她很多钱。有一次默单词,前一天我忘记背了,但是她说要是不合格就要家长签字。我最害怕的是请家长,第二害怕的就是家长签字。十个单词对六个就行,于是我把没记住的单词抄在桌子上。默的时候我悄悄把条移开,然后抄桌子上的答案。她以前就说,别总想着作弊,老师不是傻子,不信你们可以上讲台来看看,一清二楚。我没把这话当回事,明目张胆地抄,结果就被她发现了。交默写的时候她静悄悄的走到我身后,我没注意到她。当我一抬胳膊交默写的时候,她一把攥住我的胳膊,然后抬起我的手臂看向了桌子。那一刻我知道我完了,索性什么也不说,等着她说话。看完了以后她放开了我,背对着我往前走,边走边说:“这事没完,放学再说。”于是我担惊受怕一整天,就怕她来找我的麻烦。放学的时候我没看她出现,于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都快走到学校门口了,阿天跟我说:“别走啊,丛老师让你去找她。”我本来洋溢着欢笑的脸突然僵住了,然后紧张兮兮的问他:“真的?”阿天看我这么害怕,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我逗你玩的,你这么害怕干什么,我中午看她吃完饭就回家了,估计是下午没课把你这事给忘了。”我当时就追着阿天跑出校门,一边追一边想踹他。

我被她推了一把,忽然清醒过来。本来我以为是坐在我旁边阿天的恶作剧,于是我没往旁边看,喝一口豆浆正准备接着迷糊进去。突然一个大嗓门在我耳朵右边说:“你小子上课挺随便啊,不光睡觉还喝东西?要不然长的这么肥头大耳的,天天就知道吃和睡,我看你也没别的事干吧。”我听她说完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更关键的是她说完这话同学们都乐了,阿云和阿天乐的最欢。当时我又气又尴尬,小声说了一句:“死老娘们b嘴真欠。”她听见以后提高嗓门大声问我:“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我没理她,她就说:“滚出去!在外面站着,下课找你们班主任去!”然后我就在外面站了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