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返乡

人生最难做的就是关于取舍的选择题,无论是取还是舍,背后都意味着一种放下。

尽管心中有一万个不舍,丁弘毅还是决定将儿女私情暂时放下。鱼肉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丁弘毅觉得自己应该回去。或许,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吧!

料理完在杭州的事情,丁弘毅买好回乡的车票。

临走之前,丁弘毅还是想和向夏再好好的谈一谈,但几次电话相约,向夏都没有接丁弘毅的电话。尽管如此,丁弘毅还是觉得自己不能不打招呼的就这么离开。他决定亲自给向夏写一封信。

虽然现在短信、QQ、微信都能非常方便的给对方留言,但丁弘毅觉得还是写信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离开杭州的前一天下午,丁弘毅再一次拨通向夏的电话,邀约她出来见一次面。这一次,向夏接了丁弘毅的电话,但一听到丁弘毅说到回乡的事情,就“啪”的一声挂断电话。

无奈,丁弘毅只好登门去求见。到了向夏家里,向夏并不在家,只有向夏父母在家。他们见了丁弘毅非常的热情,以为女儿已经和丁弘毅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听到丁弘毅说明天就要离开杭州的时候,二老也没有再说什么。

等了半天,向夏也没有回来,丁弘毅只好把信交给向夏父母,请他(她)们将信代为转交给向夏。

出来的时候,向夏父亲把丁弘毅送到小区门口。

路上,向夏父亲对丁弘毅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担当。弘毅,想好的事情就去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向夏父亲如此鼓励自己,丁弘毅的心头涌起一阵暖意。他望着向夏父亲真诚的说了一句谢谢。

第二天,在天空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丁弘毅提着收拾好的行李,踏上回家的路程。

让丁弘毅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坐上火车离开杭州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车站外面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向夏是专程赶来送丁弘毅的。昨晚向夏回家以后,父亲将丁弘毅的信转交给她。

丁弘毅在信中写道:“夏儿,请原谅和理解我作出的选择。我出生成长在那个现在都还贫穷的小山村,那里有我一生都无法割舍的故乡情。小时候,我在故乡亲人的抚育下成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丁弘毅的一生。现在我长大了,不经意间还长成故乡亲人们眼里的能干人。他们现在需要我,我不能自私,不能只顾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得回去,帮着乡亲们一起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夏儿,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陪我渡过那么多的美好时光,这将是我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如果时间还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陪着你!爱你的人,弘毅。!”

向夏读着信,想起和丁弘毅一起渡过的美好时光,眼角慢慢湿润起来。

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路途颠簸,丁弘毅回到家乡所在的县城。由于这次回来事先没有跟家里人商量,而且丁弘毅一时半会儿也还没有拿定主意自己回来到底怎么开张。

索性,丁弘毅决定先不忙回村,先留在县城待几天,一来拜访一下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自己回乡发展,以后少不了跟他们打交道;二来也在县城摸摸底,看看自己家乡现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

映溪村简陋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朱永朋和刘根奉围着办公桌坐着。

二人不停的抽着烟,时不时的,朱永朋还咳嗽一两声。一听见书记咳嗽,刘根奉赶忙朝朱永朋面前的茶水杯望一眼,要是没水了,就赶紧起身添水。

最近,朱永朋的心情糟透了,映溪村已经连续两次收到镇里、县里的通报批评。

为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县里在今年启动了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每个村都必须配备一个熟习电脑操作的人员来担任网格管理员。

根据上级要求,映溪村将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谭丽任命为村里的网格管理员。但是由于镇里人手少,谭丽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镇里帮工。前些日子,丁弘毅他们回村里收山药的时候,谭丽回村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几天,镇里一个调令,又将谭丽调回镇里。

谭丽一回去,就把朱永朋和刘根奉给难住了。这两位,在电脑上简单的打几个字或者填几个数据还行,要说熟习电脑操作,那可就是老大难啊!

这不,谭丽刚一回去,镇里就布置了采集录入网格信息的工作。采集没问题,村里的这些家底大多印在这两位同志的脑海里,但要把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电脑里面,那可真是要了两位同志的命!

由于录入信息进度慢,映溪村已经连续两次被县里、镇里通报批评。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朱永朋到镇里去找镇长要求让谭丽回村里工作,最后不仅人没要回来,还让镇长给批评了一顿。

这让朱永朋心里好不恼火,但自己工作没做好,也没有申辩的底气。好在朱永朋要走时,镇长考虑到实际的工作困难,答应朱永朋在三个月以后,让谭丽回村工作。这三个月期间,让朱永朋自己在村里找一个熟习电脑操作的人临时替代谭丽的工作。

末了,镇长还警告朱永朋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县里再一次通报批评映溪村。”

从镇上回来,朱永朋就拉着刘根奉一起商量,准备在村里找一个合符条件的人来担任村网格管理员。

一连找了几天,两人也没找到合适的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文化人有倒是有那么几个,但一听说当网格管理员的待遇,人家摇摇头就走开了。

刘根奉跟朱永朋抱怨,现在村里的人啊,早就没了以前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太追求物质利益了。对此,朱永朋没有说什么,他知道不怪这些后生们,这些后生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挣钱,他们怎么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