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父母错点鸳鸯谱 孽缘苦果害终生

婚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块蜜糖,但是李海青的初婚却是一包黄连。

诗曰:

夫妻恩爱有姻缘,风雨良缘倍觉鲜。

倘若偏为偿孽债,今生何处是甘甜。

人们常讲“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只有这七个字,可是就在这七个字里面,蕴藏着多少艰辛和汗水,只有创业者才有体会。就拿李家的发迹谈起。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年仅10岁的李海青,随父母和两位哥哥一起从山东逃荒,闯关东落脚北大荒肇州地界。经过10年的创业,已初具规模,从来时五口之家,已发展为十二口之家。人口增加一倍多。从产业上看,更是今非昔比,逃荒来时可为分文没有的灾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已有正房五间、仓房三间、两匹马一挂车、五垧地。从过去的逃荒户,如今变成了年年有余粮的温饱户。这种巨变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怎能不让李家大人们自豪,让村民们称赞和效仿。李家的变化如此之大谈何容易,这里除父母治家的艰辛外,更主要是全家人勤劳肯干,不乱花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说白了就是节衣缩食,一点点积攒起来的结果。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居家过日子,难免摊上烦心的事。就拿李海青的二哥病故来说,二哥一病不起好几年,不但不能为家赚钱,反而为家糟害了不少钱。全家人知道二哥患的是不治之症,但父母不抛弃,弟兄不忍心,只要有一线希望,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抢救。结果到头来人财两空,拖累了全家不算,还让父母遭受到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致命打击。二嫂崔氏年轻丧夫,母女将如何归宿。这一系列难题接踵而来,这让父母和二嫂的精神负担更加沉重。家中已往的和谐气氛几乎荡然无存。

李海青二哥病故已有半年多,虽然这半年来李家是在悲痛的阴影中度过的,但人还得向前看。既然人死不能复生,就得面对现实,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必须要从精神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一天,晚饭过后,父母跟大哥大嫂说起了二嫂崔氏,父亲说:“老二没死时,虽然患病多年,好歹有个人在,老二和他媳妇女儿,算是个完整的家。老二今天不在了,没儿子只生一个闺女,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的,将来老二媳妇老了怎么办。为此,咱们老李家不能太自私不懂事,耽误了人家。”接着又跟大儿媳妇说:“你问问老二媳妇,有相中的好男人,愿意改嫁,公婆决不阻拦,趁着岁数还小,将来也有个好归宿,也算对得起我那短命的二小子。”说完老泪纵横。大嫂觉得公爹说得有道理,就跟二嫂把公爹的话学了一遍。二嫂说:“我不改嫁,我生是李家人,死为李家鬼,我要侍奉二老一辈子。大嫂,把你四个儿子过给我一个。”其实二嫂不愿改嫁的真正原因不是过个侄儿这么简单,真正的目的是想跟老三李海青就合(叔嫂合婚)。这种情况是农村早就有的一种习俗,绝不是李家开的先例。大嫂是个聪明人,早就看出点儿苗头,就不再问下去了。

一进冬月,父亲老病复发,自己也感觉将不久于人世,临终前跟老伴儿说:“我心中放不下的心事就是老二媳妇要跟小三的事。虽然这种事在农村也算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性情刚烈的小海青怕是不能答应。根据咱家的实际情况,暂时已无力迎娶木兰过门,别让人家女孩儿再等了。为了全家,更为了他二嫂,李海青应做出点儿牺牲。你就和老大两口子给小三办吧,这样二媳妇就不用改嫁,咱家又不用花钱。”临咽气前小海青并没在身边,但老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了最后一句话:“三小子,爹对不起你啦。”等李海青帮东家到外面讨账归来,老父亲已故去。

1914年清明节当天,李海青领着侄儿侄女给父亲和二哥上坟烧纸回来,见二嫂脸上挂满了泪痕,屋里屋外地忙着做午饭,就进屋坐在母亲身边说话,此时大哥大嫂也进屋了。母亲就跟李海青说:“你大哥大嫂正在种小麦。有点儿忙不过来,回去跟东家请几天假把小麦种上,季节不等人。我看要不你把李木匠铺活儿辞了,回家种地,咱家种地人手也不够。”李海青回李木匠铺跟东家请了六天假,回家种小麦。一天在地头歇息时,大嫂就把父亲临终一番话说给了李海青,李海青说:“家里人手不够回来种地可以,但跟二嫂合婚我死也不同意。你们也不替我想一想,这样做对不起等了我十年的木兰姐,我这样做不是把人家害了吗?再说我也对不起死去的二哥,也让左邻右舍说三道四。”他跟哥嫂讲自己要为老父亲守孝三年,三年内免谈个人婚事,一气之下,又回到李木匠铺打工。李海青有事回家看看,看完就走,生怕母亲和大嫂重提他跟二嫂的婚事。一转眼,父亲故去三年,三年来一直躲着富有心计的二嫂。

1917年8月3日,李海青吃过晚饭,东家李长录交代他明天去丰乐镇收账。突然接到家中捎来的信,谈到母亲病重,速归。并强调回去晚了,怕又见不着面了。李海青想父亲咽气时都没有在跟前,后悔得难以言表。今天这种事决不会再发生。东家李长录说:“赶快回去看看,再从账房拿点儿钱救急。”

李海青打工的李木匠铺屯,本来就离自家住的屯子不太远,连跑带颠的掌灯时就赶到家了。当时李海青全家人都住在五间正房里,这五间房每间房长8米,宽4米。五间房中间一间是厨房,东两间住着母亲、二嫂和侄女。西两间住着大哥大嫂和四个侄儿。东西两间各有里外屋。李海青平常在家住就住在东外屋母亲的火炕上。家里的房子虽然盖得宽敞,但十二口人也住得满满的。李海青到家直奔东外屋母亲的休息处,没有见到母亲,又奔向东里屋二嫂的房间。这时西屋的大嫂看见,急忙轻快地从西屋溜出来,伸手把东外屋的门,在外面反插上了。笑着转身回西屋向婆母交差去了。

李海青见母心切,大嫂在外面的举动他一点儿也没发觉。李海青见二嫂屋内也没有母亲踪影,只见二嫂一人在灯下给自己纳鞋底。忙问二嫂:“咱妈上哪儿去了,啥病,好些了没有?”二嫂见李海青一连串地问话,便慢条斯理地回答说:“三弟回来了,你不要着急,妈妈还是老病,不算太严重。年岁大了,只是这几天想你了。”海青一听母亲没啥大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接着二嫂说,“你坐在这儿等着,我去请妈来。”李海青想我可不能在这儿等,转身几乎和二嫂同时走到门前推门,发现门被反插上了。

绝顶聪明的李海青傻眼了,是母亲跟大嫂串通好给自己下的套。此刻,浑身瘫软地坐到地上,脑子里一片茫然。此时,二嫂说话了:“三弟,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我又是已婚的女人,论年龄,我又比你大,确实委屈了你。但我一个弱女子,实在不愿离开这个家,不愿离开妈和大哥大嫂,孩子也不愿离开奶奶、伯父、伯母。妈妈和大嫂是一片好心,她们这样做也是为咱家好。今天把你我反插在一个屋子里,看看生米快煮成熟饭了,你不同意,明天叫我怎么见人哪!三弟,难道你就忍心把我向死路上逼吗?我知道你是个既孝顺又善良的男人,你就可怜可怜我们母女吧。”说完泪流满面,并跪在了李海青的脚下接着说,“你不答应,我今天就跪死在你面前。”

此时,李海青的心情可谓是苦辣酸麻咸五味俱全,答应吧,对不起木兰姐苦苦等了他十年的情分,到头来有情人难成眷属。不答应会把二嫂逼上绝路,给李家造成更大的伤害。经过再三考虑后,李海青的传统观念占了上风。那就是父母训不能违,手足情不忍断。想想是老天爷在捉弄人,让自己变成了无情无义之徒。在父母乱点鸳鸯谱中,木兰姐成了牺牲品,李海青违心地与二嫂结合了。婚后李海青生活在内疚负罪感的阴影中难以自拔,总觉得对不起木兰姐,更对不起死去的二哥。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海青这个大龄男人和二嫂合婚才只有三天,整个屯子和李木匠铺屯都传开了,爱嚼舌头的人陆续登场。东家李长录觉得这事有些蹊跷,李海青明明是回家看母亲的病情,怎么和二嫂扯上了婚姻,平常从没听说过他跟二嫂的事,这次回家怎么会匆忙结了婚,对李海青的新闻有点儿半信半疑。

第四天,李海青逃过了二嫂的纠缠回来上工,东家李长录装作不知情,问起了李海青母亲的病如何,李海青就把自家几天来发生的事,学说了一遍。李长录听完就笑了,说:“这是好事,二十八岁大龄小伙子总算成家了,但可有一样,你这样一做可把木兰姑娘坑苦了。”李海青说:“谁说不是,都愁死我了。”李长录接着说:“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嫂子嫁给小叔子,大伯哥娶兄弟媳妇,这在咱们农村是常有的事,没什么稀奇,更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风俗又不是你们老李家的独创,有什么可内疚自责的,个人过个人的日子,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你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别人活着。活就要活他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你跟二嫂合婚是正大光明的事,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无声无息地结合。李海青,你听我的,分别在你家屯子和咱李木匠铺屯各摆几桌,请些屯里不错的亲朋好友喝两盅。让人们都知道李家老三成亲了,那有多体面。男子汉大丈夫要敢做敢当,既已成事实就要去面对。”

李海青听完东家李长录的一番话后,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户,亮堂多了。随后说:“多谢东家的关心和指点,小弟铭记在心,就按东家说的办。”

正是:

一意唯缘尽孝心,苦愁忘记顾人伦。

今朝播下毒情种,苦果生成恨怎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