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您手中这本集子的编辑工作始于1995年。作为弗诺·文奇在托尔图书[还有其他图书公司的版本,首版《真名实姓》由戴尔图书出版,收录于1981年的《双子星5》(Binary Star 5)中]的编辑,我一直对这部中篇小说抱有极大兴趣。
然而,自首次出版以来,《真名实姓》一直很难持续出版,弗诺·文奇在本前言之后的引言中说明了原因。到了1995年,互联网——故事的核心,或至少是故事的背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现象显而易见。
在科幻小说领域内外,人们经常讨论一个概念:有些时候,现实会“追赶”上科幻。那些不懂科幻小说的人经常这样说。一些人认为,科幻作家的新点子快要用光了,仅仅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发展要么使得曾在某些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东西变成了真实的存在,要么就是在面对某些完全无法预测的发展时,科幻小说中的一些猜想被证实是不可能的,这使得科幻小说概念似乎太过离奇,甚至更糟。
对于后者,我最喜欢的例子是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的发展。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艾萨克·阿西莫夫写了几个故事,他认为计算机会变得更强大——也更巨大——直到变得和整个星球一样大。我个人觉得这个愿景虽然有点吓人,但是很酷,因为这一趋势的最终结果实质上是计算机变成了上帝。
随后,微型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起来了,从那时起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强大,但体积则变得越来越小了。这让我们想到了这本书。
当我和我的助理吉姆·米兹开始去获取与《真名实姓》有关或受其启发的文章时,我们找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将其中一些收录进本书中。然后,这个项目因一系列原因而推迟,但与素材本身无关。因此,这本书历时近六年才出版。
这里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最早的便是《真名实姓》,其次是马文·明斯基写的后记,最新的是理查德·斯托曼的《阅读的权利》(The Right to Read)。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面对最新的科技发展时,有些文章包含的材料似乎有点过时。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上个时代的科幻小说,已经被(矛盾的)现实所取代。
然而,在编辑过程中,另一件逐渐清晰的事情是,网络空间的一个永恒特点就是快速变化。几年前新奇、独特的事情到今天都成了陈年旧事,而且变化的速度短时间内似乎不可能放缓。所以很有可能的是,不过几年的光景,这本书中所有非虚构的内容似乎都会像过时的科幻小说。
但这本书并不是为了报告关于网络空间即将发生的事情,或是本书出版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初衷是,基于这个首次严肃设想互联网未来模样的故事,提供一种历史视角,然后给读者一个窗口去了解让互联网和万维网某些方面变得更加迷人有趣的那些发展和理论。《真名实姓》写成后被认为是富有远见的。在塑造今天的互联网上举足轻重的人都阅读过这个故事。因此,我们选择了做唯一真正明智的事情——让作者的思想为自己辩护,而不是做事后评价。
詹姆斯·弗伦克尔
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