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一直认为中国缺乏有效的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目前,我们医生的任务更多是“救治落水的人”,而科普的任务是教人们“如何避免落水”,抑或“落水后如何自救”。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民众健康水平,而我们临床上遇到的许多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科普宣传所致。记得很早以前,我曾看过一个综艺节目,国外一个普通的女性售货员非常熟练而成功地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治一个由异物所致喉梗阻的病人,我常想,即使是我们的许多医务工作者尚不能熟练掌握这一基本的急救知识。在临床上经常有家长问:“医生,我的孩子怎么感冒一个多月了还不好呢?”当我告诉她:“没有一个月的感冒,可能是鼻炎。”她会反问:“如果是鼻炎,我吃了消炎药怎么也不好呀?”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

中国不是没有科普宣传,而是缺乏“高质量”的科普。就科普图书而言,我个人认为“高质量”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①权威性,所说的知识点必须可信度高;②易读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百姓化的语言”;③实用性,所讲述的、描述的内容,为百姓之痛点、常见点。

近日,受朋友所托,为《谁动了我的小鼻子》这本科普书写序。我不认识作者,但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基本具备了“高质量”科普书的特点。我是第一次认真地读科普书,竟然一气呵成把书读完,而且读得还有些津津有味。

本书所描述的都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和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打鼾、感冒、鼻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等等。这些问题困扰了大多数家长,比如,鼻炎和感冒的区别,甚至许多非专业医生都区分得不明确;再比如,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儿童的感冒和发热,内容专业又明了,使我们很快就了解了感冒和发热的“前世和今生”。作者以主人公“小豆豆”为导引,故事情真意切、引人入胜,而专业内容方面的介绍更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语言风趣,比喻形象生动;同时,本书特别关注细节,所述内容全面翔实,甚至连如何拍背都有详细介绍;更重要的是,本文所述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科学的依据,都有索引来源,对于科普书而言着实难能可贵。

文中的许多细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鼻腔和气道的解剖及防御功能的介绍,这是专业医生都很难理解的内容,而作者却介绍得那么风趣幽默;关于口罩的选取,这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由于市场标准不一,即使问专业医护人员也是回答迥异,而作者非常专业地告诉家长什么情况下选取什么样的口罩;关于鼻腔清洗,目前的吸鼻器在国内市场上种类繁多,价格相差悬殊,有的高达几百元钱,对此,作者给予了详细而中肯的建议。作者是一名中医博士,对西医相关知识的介绍能如此专业,实属不易。

我是一名西医的小儿耳鼻喉科医生,对中医了解得不多,对书中的中医内容我不做过多评论,毕竟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读了其中的中医内容,感觉并不枯燥而且道理浅显易懂。

通过阅读本书,我感受到作者是一位有情怀的医生,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和朋友,愿这本书能惠及更多的家庭。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耳鼻喉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

谷庆隆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