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医辨证思维简要程序

中医辨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灵活掌握运用这些辨证方法,对指导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老师按照外感证、内伤证的分类,分别总结了其适用的辨证方法,用于临床及教学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

(1)外感证辨证 外感证要先辨病因后辨病位。

病因常见的有风、寒、暑、湿、燥、火及疫气七类,因各邪气之间常互相兼夹,故临床多见风寒、风热、风湿、风火、寒湿、湿热、暑热、暑湿、燥热等。

病位可有表、半表半里、里三分法,也可有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分法,还可有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分法,若将三者结合起来看,则卫分、太阳病均属表,少阳病属半表半里,气分、营分、血分及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均属里。此外,六经病任何一经均可直中经络、气血、三焦、心包、血室和脏腑。

(2)内伤证辨证 内伤证要先辨病位,再辨病性,后辨病因。

病位主要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五大类,若病邪直中,也可直接侵犯经络、气血、三焦、心包、血室。

病性主要有阴阳、寒热、虚实三大类,其相互组合又有阳虚、阴虚、阳盛、阴盛、虚寒、虚热、实寒、实热八大类。

病因主要有七情内伤、饮食、劳逸、虫疫四大类,可损伤相应脏腑,出现内生五邪,或导致气病、血病、津病。七情内伤的病位有惊喜伤心、怒伤肝、悲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五类。内生五邪主要有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五大类。气病主要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大类。血病主要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大类。气血同病可以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失血、气随血脱、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表现。津病主要有津液不足、津液停滞两大类。

总之,临证首先要辨外感、内伤,其次辨病因、病位、病性。章法井然,才能辨证从容。

  (王文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