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益民老中医临证经验集·Ⅱ
- 王文娟主编
- 2191字
- 2020-08-28 07:13:45
4.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六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1]。患者大多数可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该病的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目前对该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及其他因素,如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接触金属、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体质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使胃黏膜表面反复受损,久之胃分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而形成。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8%,故应积极治疗,以阻止其向胃癌发展。目前西医治疗多对症处理,药物多为多潘立酮(吗丁啉)、维酶素等,或针对幽门螺杆菌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2]。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腹胀”“嘈杂”“嗳气”等范围[3]。根据其临床表现,病位虽在胃,但也涉及肝和脾。高老师认为治疗该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来辨证用药。具体用药主要考虑以下六个方面。
(1)扶正气以固本 扶正气主要针对该病病程日久,正气偏虚的基础病机。通过扶助正气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高老师喜用玉屏风散为基本方。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利水,防风祛风、疏肝,该方既补气固表,又有疏肝健脾之效。现代医学证实该方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4]。若脾虚明显者,高老师还酌加茯苓、太子参、甘草、葛根、升麻以加强健脾补气之效;若偏血虚者,加当归,与黄芪配伍补气生血;若阴虚者,加石斛、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等以养阴清热。
(2)调肝胃助升降 调肝胃主要针对病机为肝胃不和。通过调和肝胃可解除痞胀、呕恶、嗳气等症状,高老师常用小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小柴胡汤为调理气机第一方,方中的柴胡、黄芩、半夏为必用之药。左金丸方中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具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的作用。对于偏胃寒者,使用吴茱萸的量要倍于黄连;若偏胃热者,则黄连用量要倍于吴茱萸;若寒热不明显者,则黄连、吴茱萸等量。因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因此对于阳性者,重用黄连、黄芩等以清热燥湿。现代药理证实二药具有明显抗菌作用,可杀灭幽门螺杆菌[5,6]。此外,肝郁明显者,常加香附、厚朴以疏肝理气;偏胃气上逆者,加陈皮、竹茹、枳实或枳壳以降逆和胃;若食纳减退者,加鸡内金、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以健胃消食;若烧心明显者,加海螵蛸、瓦楞子以制酸止痛;若湿浊明显者,加藿香、佩兰、白蔻仁、泽泻以化湿祛湿。
(3)活血化瘀通络 中医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入络”。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病程较久,临床常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说明有瘀血存在。并且该病胃镜下可见黏膜灰白而薄,皱襞变平,说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与局部血液循环供应不良有密切关系[7]。因此高老师常加活血化瘀通络药,如丹参、三七、莪术、鸡血藤、桂枝、牡丹皮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改善胃黏膜及固有腺体的萎缩状态。
(4)适当缓急止痛 主要针对患者胃部隐痛的常见症状,通过缓解胃部挛急而起到止痛作用,高老师喜用芍药甘草汤配合木瓜以甘酸缓急止痛;或辅以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莪术以理气止痛;配合生姜、砂仁、檀香、香橼皮温中行气止痛。对于疼痛较重者,可用白屈菜镇痛。
(5)佐以生肌敛疮 该法主要针对部分患者伴有胃黏膜糜烂状态,常用珍珠粉、白及等收敛生肌,以保护胃黏膜,促进糜烂处尽早愈合。
(6)辅以解毒散结 因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故高老师常按照治疗肿瘤的原则来用药,即在扶正的基础上加解毒散结药,如白屈菜、重楼、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8-10]。
此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老师主张长期用药,一般至少服药3~6个月为好。此外,患者应戒烟、戒酒,饮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并嘱患者精神上勿过于焦虑紧张,方能有利于病情改善。
(王文娟 整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健生,李长锋,张宝刚.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373-1374.
[2] 周阿高,李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荟萃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120-123.
[3] 丁成华,李晶晶,方芳,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582-586.
[4] 王亮,卞慧敏.玉屏风散的免疫效应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5):48-51.
[5] 李娟,傅颖媛.黄连、太子参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的变化.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78-80.
[6] 吴静,胡东,王克霞.黄芩和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药材,2008,31(5):707-710.
[7] 李佃贵,史淑红,孟宪鑫,等.从胃络瘀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四川中医,2007,25(6):25-26.
[8] 陈志宝,李欣燃,朱淼,等.白屈菜红碱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9-12.
[9] 王艳霞,李惠芬.重楼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草药,2005,36(4):628-630.
[10] 芦柏震,周俐斐,侯桂兰,等.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9,28(3):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