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克罗恩病辨治体会

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肠炎等。该病原因不明,在不同种族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别,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右半结肠和末端回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肠梗阻等。该病易反复发作,病程多迁延,不易根治。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来缓解相关症状。

克罗恩病在中医属于“泄泻”“腹痛”范畴,近代医家多以“肠痈”“肛痈”等辨识本病。高老认为肠痈尚属贴切。《素问·厥论》曰:“肠痈,痈疽之发肠部者。”《金匮要略》提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

高老师认为,克罗恩病多由于生冷并进,或饥饱劳伤,或感受外邪后,肠胃受伤,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中焦气郁食滞而致。若情志失调,土虚木乘,肝旺克脾,气机不通,夹湿、热、食、痰、瘀,阻滞于肠道,可致痛泄;若久病体虚,气血壅滞,湿邪内蕴,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则久泻。该病属于本虚而标实,本虚实质为脾虚,标实则为肝气旺盛、湿热内蕴,伴气血瘀滞。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脾虚肝旺型、湿热蕴结型、脾肾两虚型三证。

(1)脾虚肝旺型 多见大便泄泻,腹痛肠鸣,时有带血,疲乏困倦,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治宜柔肝健脾,调理气血。处方用痛泻药方加味。常用药物:生黄芪、白芍、白术、防风、陈皮、鸡内金、葛根、白芷、藿香、甘草等。

(2)湿热蕴结型 多见泄下急迫,肠鸣腹痛,肛门灼热,时有带血,或泄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脉滑。治以清利湿热,调理气机。处方宜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常用处方药物:葛根、黄连、黄芩、白芍、白术、川芎、仙鹤草、佩兰、白芷、甘草。

(3)脾肾两虚型 多见腹泻,肠鸣腹痛,大便带血,泻下有未消化食物,便血色淡红,食后脘腹胀满,腰膝酸软,消瘦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疗拟补脾益肾,调理气血。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处方药物:生黄芪、白芍、白术、柴胡、芡实、砂仁、仙鹤草、白及、甘草。

由于克罗恩病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尚无大样本的研究观察报道,对于诊治的规律,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张 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