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益民老中医临证经验集·Ⅱ
- 王文娟主编
- 1099字
- 2020-08-28 07:13:45
3. 重视毒邪致病
中医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饮食、劳倦、七情、外伤、先天因素、瘀血、痰饮、结石等。近年来,随着中医病因学说的不断发展,毒邪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毒邪主要指生物因素或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内源性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致使机体出现病理变化,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1]。其中生物性毒邪指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性毒邪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如紫外线、黄曲霉毒素、农药、各种药物、放射性元素、各种毒气等;内源性毒邪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热毒、痰湿、瘀血、寒毒、肿块等[2]。
虽然人们对毒邪的认识是在近现代逐步深入,但是实际上我国古代医家对它多有论述,如《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3];《诸病源候论》:“此由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脾胃,则下黄赤汁,此热毒所为也”“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4];《景岳全书》:“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4];清·喻嘉言《寓意草·辨黄鸿轩臂生痈疖之证并治验》:“疮疡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4];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4]等。可见其对毒邪成因及来源的认识,主要有六淫之毒、疫疠之毒、内生之毒等。
高老师在治疗肿瘤、皮肤病、免疫性疾病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肿瘤的发生乃至阴之毒凝聚而成。正常情况下“阳化气,阴成形”,若机体正气亏虚、阴阳失调,则气滞、血瘀、痰凝等阴邪就会凝聚成形即为至阴之毒。治疗肿瘤应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调节阴阳,并予以解毒、化毒、排毒等治法。对于湿疹、痤疮、银屑病、神经性皮炎、下肢丹毒等皮外科疾病,高老师认为该病均可由湿热之邪久蕴成毒,蕴于肌肤而发,治疗应以化湿、清热、凉血、解毒为法。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过敏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老师认为其主要病因为热毒蕴结于血分所致,治疗应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法。
(王文娟 整理)
参 考 文 献
[1] 赵昌林.论毒邪病因学说.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80-83.
[2] 常富业,王永炎.中风病毒邪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4-7.
[3] 王冰,杨上善,张介宾注.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4] 骆丰,周庆博.毒邪辨析.江苏中医,1999,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