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活史(指一个生长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下(图2-1)。

图2-1 黄粉虫的虫态

一、卵

椭圆形,近似乳白色,聚团状,每粒卵约有芝麻粒大小。黄粉虫卵很小,肉眼不易看清,一般卵长径1~1.5毫米,短径0.5~0.8毫米,卵外被卵壳,卵壳薄而脆软,起保护作用,极易受损伤。卵由成虫产出,在成虫产卵时,往往先产成一条直线,由于虫量较多,最后有众多的成虫产出的卵集片成群,这时就需用接卵纸接住虫卵,以方便孵化。但有少量成虫的产卵行为不正常,会产在饲料中,这时就要用专用的筛网及时筛选并分离出虫与卵及虫粪与卵,再进行孵化。

根据研究表明,黄粉虫的卵很柔软,也很脆弱,极易破裂,因而在运输时一定要小心。卵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卵虽然易破裂,但是我们在生产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一旦卵壳破裂后,就会立即分泌出卵液,这种卵液很有黏性,它会迅速黏合虫粪或食物,从而在卵的周围形成一层保护层,起保护作用,这可能就是黄粉虫在大自然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本领。

卵要放在专门的孵化箱内孵化,孵化时间随温度而异,孵化适宜温度为19~26℃,孵化适宜湿度为78%~85%。当温度在25~30℃时,卵期为5~8天;但温度为19~22℃时,卵期为12~20天;温度在15℃以下时,卵极少孵化甚至不孵化。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己产下的卵,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在养殖时要随时取出产出的卵。

二、幼虫

破壳孵化出来的小虫至蛹化前,统称为幼虫,幼虫期76~201天,平均生长期为120天,刚刚孵出的幼虫呈银白色,十分脆弱,也不易观察,体长仅为2~3毫米,孵出10余小时后逐渐由白转黄,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长也逐渐增加,约二十天后,全部变为黄褐色,无大毛,有光泽,体壁亦随之硬化。各龄幼虫初蜕皮时为乳白色,随着生长,体色加深,逐步变为黄白色、浅黄褐色。成熟的幼虫虫体呈圆条形,身体直,皮肤坚,前后粗细基本一致,体径4~6毫米,体长28~36毫米,从头到尾共分13节,第1节为头部,第2~4节为胸部,头胸占虫体的比例较短,约为身体的1/5。第13节为肛门,其余几节为腹节,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头壳较硬,为深褐色。头缝呈U字形,嘴扁平。尾突尖,向上弯曲。值得注意的是,各龄幼虫处于蜕皮时均为乳白色,每4~6天蜕皮一次,身体增长一次,在蜕皮5小时后,体色会渐渐转变为黄白色、浅黄褐色,直到最后的黄褐色。幼虫缺食时会互相残杀。幼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粉虫,也就是利用价值最高的阶段,可用箱、桶、盘和水泥池养殖。幼虫长到65日龄时,体重已达高峰,此时可以出售或使用。

三、成虫

黄粉虫的成虫也叫黄粉甲,俗称蛾子,是一种甲壳类的虫体,性喜黑暗、怕光,夜间比白天活动多。如果蛹在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就可以蜕皮成为成虫。自蛹羽化后大小是基本不变,只有体色由浅变深。初羽化的成虫壳先为乳白色,头橘色,甲壳很薄,呈椭圆形,经过10~25小时后颜色由白变黄,最后变成黑褐色,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成虫体长14~19毫米,宽6~8毫米,性成熟的成虫羽化后4~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配产卵,成虫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成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5℃时进入冬眠状态,高于39℃就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把好温度关。

成虫的虫体结构要比幼虫复杂一些,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成虫体表多密集黑斑点,无毛,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足三对,一对长在前胸部,两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8~10倍。每个足尖两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刺。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触角念珠状,十一节,触角末端长大于宽;第一节与第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的长度;第三节的长度约为第二节长度的两倍。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是它的前翅角质加厚成为身体的保护器官,后翅退化(一般甲虫类飞行都是用后翅),所以黄粉虫成虫不能飞行,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

成虫阶段为黄粉虫的繁殖期,是黄粉虫生产的重要阶段。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每年繁殖2~3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交尾时间是在下午8时至凌晨2时,每次产卵5~40粒,最多50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280~370粒,其产量高峰为羽化后的60天以上。雌成虫寿命34~127天,雄成虫寿命39~82天。在华东地区,黄粉虫的最佳产卵季节为4~6月和9月中旬~11月上旬这两个阶段。若科学管理,可以延长产卵期和增加产卵量,如利用复合生物饲料,适当增加营养,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产卵量最多可提高到800粒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己产下的卵,这一点需要注意并加以防范。

四、蛹

昆虫蛹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虫态。幼虫长到50天后,长15~19毫米时,已经长为老熟幼虫了,这时裸露于饲料表面开始化蛹,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隔日后渐变褐色后变硬,无毛,有光泽,鞘翅伸达第三腹节,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紧贴胸部。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或“八”字形,有棱角。成蛹以后,颜色由白色转为黄色,头大尾小,不吃也不动,这时要将蛹从培养箱或盘中移出并放进产卵箱,以免被幼虫咬死,蛹经10天变成成虫。蛹的适宜温度为26~30℃,适宜湿度为75%~85%。蛹期为黄粉虫一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须高度重视。蛹在6~8天即可羽化。

蛹只能靠扭动腹部进行运动,不能爬行。蛹期是黄粉虫最主要的危险期,也是生命力最弱的时期,因为身体娇嫩,不食不动,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幼虫或成虫咬伤。只要蛹的身体被咬开一个极小的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另外,幼虫阶段高龄期(化蛹前)也是容易死亡的时期。因为该阶段生命代谢旺盛,取食量大,生长迅速,易于感染病原菌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