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现代制药工业的起源与发展

医药作为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同时也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因此医药工业也成为世界医药经济强国激烈竞争的焦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现代制药工业体系是随着19世纪中期以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根据生产性质分为原料药生产和制剂生产两大类。在原料药生产中,又根据药物来源和生产技术的性质不同,分为化学合成制药、天然药物(包括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生产、微生物发酵制药及生化和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几大类。化学合成制药是由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各种药物;天然药物生产主要是从动植物中分离和提取有效成分;微生物发酵制药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生化和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药物,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制药领域,一些用化学合成方法难以制取的复杂结构药物,已能用现代生物技术方便地制取,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制剂生产中,按药物的来源可分为西药制剂、中药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

这些合成药物成为近代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19世纪末染料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学治疗学说的创立,药物合成突破了仿制和改造天然药物的范围,转向了合成与天然产物完全无关的人工合成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磺胺类药物等,这类合成药物在20世纪以来发展特别快,临床应用已占有很大比重。1940年青霉素的疗效得到肯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到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抗生素不断涌现,化学药物治疗的范围日益扩大,已不限于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1940年Woods和Fides抗代谢学说的建立,不仅阐明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为寻找新药开拓了新的途径。例如,根据抗代谢学说发现了抗肿瘤药、利尿药和抗疟药等。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发现了氯丙嗪,使得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甾体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实现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新型半合成抗生素工业崛起。20世纪70年代,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出现,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许多有效药物。20世纪80年代初诺氟沙星用于临床后,迅速掀起哇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热潮,相继合成了一系列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物的问世,被认为是合成抗菌药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70~90年代,新试剂、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创新药物向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剂量少的方向发展,对化学制药工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制剂工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西药为原料的制剂学经历了四个时期、四代制剂的发展进程:

第一代制剂为一般常规制剂,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工艺学为主,属技术工艺范畴,生产以手工为主,质量以定性评价为主。

第二代为一般缓释长效制剂,这个时期将单纯工艺学提高到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理论指导的水平,生产机械化为主,质量控制定量、定性结合。

第三代为控释制剂,其特点是制剂质量优劣,不仅要有体外的物理化学指标,而且还应有制剂体内的生物学指标,既要解决体外的成型、稳定、使用方便、质量可控问题,又要解决体内的安全、有效问题。

第四代为靶向制剂,其特点是将有效药物通过制剂学方法导向病变部位(靶区),防止与正常的细胞作用,以降低毒性,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这个时期是把临床药学的知识和理论落实到剂型的设计与用药方案的个体化上。

制剂的发展时期与分代不是绝对的,从药剂学和制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是后者完全代替、淘汰前者,而是利用近期的发展成果提高一代、二代的水平,促进三代、四代的发展,以达到制剂研究的宗旨:安全、有效、稳定、方便,使用药理想化、科学化,获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