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羊病预防基础知识

一、羊传染病预防

羊传染病是因病原微生物在被感染的动物体内生存繁殖,并不断地从体内排出,感染健康羊和其他羊的一类疾病。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有饲料、水源、空气、土壤、羊的圈舍、用具等。多数患传染病的羊在发病期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大、毒力强、传染性大,是主要的传染源。有些羊传染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仍有残存病原微生物排出。一般病原体随分泌物(如粪便、尿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精液、乳汁、眼分泌物等)排出体外。病原体排出的途径较多,当病原体局限于一定组织器官时,病原体排出的途径一般比较单纯,可随所有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有的传染病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在没有外界因素参加的情况下,为病羊与健康羊直接接触。若有外界因素参加,病原体可通过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传播,活的媒介如昆虫、鼠类等动物和没有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的工作人员等,都可能间接传染给健康羊,有许多传染病既能直接接触也能间接接触而传染,往往导致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和传染。羊的发病率与羊的饲养管理水平、羊的抗病能力关系极大。

羊病预防需查明羊病来源,从而合理拟定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措施。羊传染病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止健康羊接触病羊。此外,应严格进口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播媒介;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及防寒防暑,保持栏舍干燥、透光、通风,禁喂霉变和冰霜饲料,搞好卫生,严格消毒和免疫接种,以提高羊体的抗病能力。对于羊的疫病防治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引进种羊应来自非疫区,新进的羊必须隔离观察,经检疫认为健康后方可混群;避免与疫情不明羊群共同牧养;检查发现疫情时,立即封锁牧区,隔离病羊群并及时治疗或紧急接种;烈性疫病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将病染羊全部扑杀,病尸和污染物应采取焚毁或用石灰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圈舍、饲养用具应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4%碳酸钠溶液消毒,7~10日后若未检查出疫情才能解除封锁,从而把疫病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严格检疫

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等),对羊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做好检疫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检疫手续,以便在羊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层层检疫,环环扣紧,互相制约,从而杜绝疫病的传播蔓延。羊从生产到出售,要经过出牧场检疫、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涉及外贸时,还要进行进出口检疫。出牧场检疫是所有检疫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疫;对于散养羊尤其要搞好农集市检疫,对进入市场的羊及其产品等进行健康检查,禁止病羊及危害人畜健康的羊产品上市。羊大群检疫时可用检疫夹道,羊在夹道内进行检疫,当发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上报,划定疫区,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等相应的防疫措施,并彻底消毒,尽快扑灭。

2.自繁自养

养羊场或专业户饲养的羊羔和种羊,应选择健康良种公羊和母羊进行自繁自养和育肥,这样既可以避免引购新羊时带入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杂交一代的杂交优势,提高羊的品质和育肥效果,降低养羊成本。

3.搞好清洁卫生和严格消毒

消毒通常是指用化学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灭外界环境、羊体表面及饲养用具上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寄生虫、幼虫、虫卵、虫囊和吸血昆虫等,是截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之一。羊圈舍和饲具应经常保持干燥,每次清扫粪便及污物后,要将粪便及污物进行堆积发酵。羊舍、用具每年春、秋季各进行4次大清扫、大消毒,以后每月消毒1次。产房在母羊临产前要彻底消毒。每批羊出栏后要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并充分干燥后才可进羊。对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及其分泌物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的衣服、鞋等都要彻底消毒。发生疫病时每周消毒1次。

经常保持圈舍的良好通风和干燥,每天清扫羊圈舍的地面,清除粪便及其他污物。

预防传染病消毒的方法常用物理消毒法和化学药物消毒法,粪便则常用堆积发酵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① 用火焰喷射器消毒养羊场地面、墙壁、垃圾和铁制工具等。

② 用100℃的沸水消毒医疗器械、工作服等30~45分钟。

③ 用蒸汽消毒羊圈舍30分钟。

④ 日晒消毒,圈舍要设有向阳的窗户,白天要勤开窗户,让阳光充分照射圈舍。

(2)化学药物消毒法 使用烧碱等化学药剂,每10个月消毒1次。常用的有2%~4%烧碱溶液,20%草木灰热溶液,10%~20%生石灰乳剂,5%来苏儿溶液,3%~5%臭药水,10%漂白粉混悬液,4%福尔马林溶液,0.5%过氧乙酸溶液等。使用时将这些消毒药喷洒在圈舍的地面和墙壁上,消毒完一定要用水将消毒处冲洗干净。对羊的屠宰场地、圈舍、用具及其他污染物必须严格消毒,以免扩大传染范围。消毒剂要求现用现配,药液用量可根据羊舍内面积大小而定。

(3)羊粪堆积发酵生物消毒法 羊寄生虫病的种类很多,羊的粪便中常带有蠕虫的卵、幼虫、虫体及其节片;某些原虫的卵囊、包囊也通过粪便排出。因此,粪便是羊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应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和虫卵等,以达到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播的目的。少量粪便可深埋处理,清理羊群的多量粪便应集中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利用粪便内细菌发酵产生的热量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方法是:在离羊舍、水源和放牧场稍远的地方挖一浅沟,深约20厘米,宽约1.5~2米,长度不限(按粪量多少而定),沟底先铺上健康羊粪,厚约25厘米,再将病羊粪堆上,高1.5~2米,在外面再盖上一层约10厘米厚的泥土密封,粪便较稀时应加些干草,太干时可加入水,使其迅速发酵。夏季气温高时约1个月,冬季气温低时需经2个月左右,可起到消毒和杀死其中虫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