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属中医学“振掉”、“震颤”、“肝风”等范畴,现统一命名为颤证。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为本,气滞血瘀、风痰阻络为标。

风阳内动

症见头部及四肢震颤日久不愈,其幅度及程度均较重,筋脉拘急,动作笨拙,常兼见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或呆傻健忘,舌体消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

滋养熄风汤

【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山茱萸15克,何首乌15克,当归30~60克,赤芍、白芍各30克,蜈蚣2条,珍珠母(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钩藤15~30克,僵蚕15克,黄芪30~60克,党参3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滋阴息风;当归、赤芍、白芍、蜈蚣养血通络;珍珠母、生牡蛎平肝潜阳;钩藤、僵蚕息风解痉;黄芪、党参扶正补气。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息风、养血通络之功。

髓海不足

四肢震颤,严重的整个肢体震颤,双上肢强直,典型“面具脸”,面容刻板,表情缺乏,双目凝视,说话缓慢,语言单调,步履不稳,形体瘦削,舌暗红,苔少,脉沉细。

经验方

【药物组成】何首乌2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桑椹子15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豨莶草10克,丹参10克,山茱萸15克,金银花藤10克,灵芝30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方中何首乌、杜仲、菟丝子、桑椹子、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蝉蜕、僵蚕、白蒺藜祛风定惊;豨莶草利筋骨,治疗肝肾风气,四肢麻痹;丹参、金银花藤活血通络;灵芝扶正固本。

气血亏虚

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濡无力或沉细。

停颤汤

【药物组成】黄芪30克,龟甲15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川芎12克,地龙15克,全蝎6克,珍珠母20克,白花蛇15克,僵蚕10克,秦艽10克,白蒺藜10克,甘草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黄芪补气升阳;龟甲、珍珠母滋阴潜阳;白芍、当归补血;丹参、川芎补血行血,补而不腻;地龙、全蝎、白花蛇、僵蚕为血肉有情之品,息风止颤;秦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白蒺藜平肝;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气血之功。

阳亢风动

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痛痒,胸闷泛恶,舌体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或沉濡。

经验方

【药物组成】羚羊角粉3克,钩藤15克,全蝎3克,蜈蚣3条,地龙3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羚羊角粉平肝息风;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地龙、全蝎、蜈蚣为血肉有情之品,搜风活血通络;白芍、川芎补血活血;甘草和中解毒,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