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第二版)
- 胡璘媛 林亚明主编
- 1757字
- 2020-08-27 23:36:12
二十一、头 痛
头痛病因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
茶调散
【药物组成】小川芎30克,香白芷15克,细芽茶9克,片黄芩60克,荆芥穗12克,薄荷叶9克。
【制用方法】片黄芩酒拌炒,再拌再炒,同样方法炒三次,不可令焦。上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6~9克,清茶送服。
【临证方解】方中川芎、白芷疏风止痛,其中川芎长于止痛,善治少阳经、厥阴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黄芩泻实火,除湿热;荆芥穗疏散上部风邪;薄荷叶清利头目,搜风散热。用时以清茶调下,即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降。
2.风入太阳经的头痛
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经验方
【药物组成】川芎9克,细辛2克,白芷9克,柴胡9克,赤芍18克,半夏9克,甘草9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本方用白芷、川芎、细辛三味以散风邪,又用赤芍、甘草、柴胡以清肝胆之火,以上数味共奏散风去火之功。又加半夏去痰,甘草和中,相济而有成也。
3.风热上壅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清空膏
【药物组成】川芎、防风、羌活、黄芩、柴胡、黄连适量等份。
【制用方法】上药为末,每次3克,用清茶调如膏,临睡前以抹口内,用开水送服。
【临证方解】本方用川芎、防风、羌活辛温以疏风,柴胡、黄芩、黄连苦寒以清热。
4.一切风头痛
头痛,发热或恶寒或恶风,舌质红或淡红,苔黄或薄白,脉浮。
彻清膏
【药物组成】川芎6克,细辛3克,藁本10克,薄荷9克,蔓荆子10克,生甘草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1日3次。
【临证方解】本方用川芎、细辛、藁本、薄荷、蔓荆子温散风以止痛,少佐以生甘草泻火并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风清热止痛之功,使头目清利而不痛。
5.风热眉棱骨痛
眉棱骨痛,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选奇方
【药物组成】防风15克,羌活10克,黄芩(酒炙)9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本方用防风、羌活以疏风,用黄芩(酒炙)以清热,佐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止痛之功。
内伤头痛
1.肝火上炎
头痛,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痛,剧时甚至呻吟。心中常有发热,时有烦躁,间有眩晕之时,其大便燥结,不服药则不能解。脉左右皆弦而长,重取实。
经验方
【药物组成】生赭石25克,怀牛膝12克,生山药9克,生地黄9克,天冬9克,玄参5克,杭白芍5克,生龙骨15克,生石决明15克,茵陈3克,甘草3克。
【制用方法】生赭石、生龙骨和生石决明捣碎先煎30分钟再与余药同水煎服。
【临证方解】赭石能降胃气、平肝镇逆,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牛膝为治腿疾要药,能引气血下行也。而《名医别录》和《千金翼方》,皆谓其除脑中痛,盖以其能引气血下行,即可减轻脑中之充血也。玄参、天冬、白芍既善退热又能滋阴也。用龙骨、石决明者,以其皆为肝家之药,其性皆能敛肝火,镇息肝风,以缓其上升之势也。山药、甘草二药皆善和胃,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且山药善滋阴,甘草善缓肝也。茵陈能顺肝木之性,善治头痛。诸药汇集,久服之自有良效。
2.肾水不足
巅顶若晕而头重似痛不痛,昏昏欲睡,头重不可抬,其症朝轻暮重,身体又不觉十分重。
平颠化晕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20克,麦冬20克,细辛2克,山茱萸15克,川芎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五味子3克,白芥子9克,桔梗3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本方熟地黄补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麦冬养阴生津,山茱萸补益肝肾而平肝,五味子益气生津,白芥子散结通络止痛。妙在用桔梗、细辛于补阴之中,解头之晕,是顾阴为本而散邪为标也。
3.阳虚头痛
其痛不定于一方,而痛连齿牙,或痛连于项背,彻夜不寐。
解痛神丹
【药物组成】川芎20克,辛夷3克,黄芩9克,蔓荆子3克,细辛2克,麦冬15克,甘草3克,天冬15克,桔梗9克,天花粉6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临证方解】此方用川芎祛风止痛,辛夷祛风、通窍、止头痛,黄芩清热泻火,蔓荆子善治太阳经之头痛,细辛治风冷头痛,天花粉清热生津。而又佐以天冬、麦冬,纯是补阴之味,补其阴而阳自旺,阳旺而邪自衰。桔梗引药上行,使诸药作用于头目而止头痛。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