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湿空气的热湿处理的几种典型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述

1.5.1 确定空气状态参数

【例1-1】 设大气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30℃,相对湿度φ=60%,试分别用解析法和查h-d图法来确定湿空气各参数:露点温度、含湿量、水蒸气分压力、比焓和湿球温度。

: 如图1-5所示,由t=30℃的定温度线和φ=60%的定相对湿度线在h-d图上找到交点1,即为湿空气的状态。由书后所附h-d图查得

h1=71.7kJ/kg(干空气)

d1=16.3g/kg(干空气)

过1点作定h线与φ=100%线相交于2点,查出。过1点作定d线与φ=100%线相交于3点,查出;再向下与pv=fd)线相交于4点,通过4点向右侧纵坐标读得

图1-5 【例1-1】图

【例1-2】 已知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为t=30℃,ts=15℃,大气压力pb=0.1MPa,试在h-d图上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

: 如图1-6所示,由ts=15℃的定温线与φ=100%线相交得1点,过1点作定h线与t=30℃的定温线相交得2点,2点即为湿空气的状态点。

图1-6 【例1-2】图

1.5.2 确定湿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

空气热湿处理基本过程及其状态变化可从焓湿图上反映出来,如图1-7所示。

图1-7 几种典型的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

(1)等湿加热(A→B) 使用以热水、蒸汽等作热媒的表面式换热器及某些电热设备,通过热表面对湿空气加热,则其温度升高、焓值增大而含湿量不变。这一过程又称“干加热”,其热湿比(即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Δh和含湿量的变化Δ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εh/0=+∞。

(2)等湿冷却(A→C) 使用以冷水或其他流体作冷媒的表面式冷却器(简称表冷器)冷却湿空气,当其冷表面温度等于或高于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温度降低、焓值减小而含湿量保持不变。这一过程又称“干冷却”,其热湿比ε=-Δh/0=-∞。

(3)等焓加湿(A→E) 使用喷水室以适量的水对湿空气进行循环喷淋,水滴及其表面饱和空气层的温度将稳定于被处理空气的湿球温度,空气温度降低、含湿量增加而焓值基本不变。此外,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也可使空气产生同样的状态变化。这一过程又称“绝热加湿”,其热湿比ε=4.19tw,近似于ε=0的等焓过程。

(4)等焓除湿(A→D) 使用固体吸湿装置来处理空气时,湿空气中部分水蒸气将在吸湿剂的微孔表面凝结,其含湿量降低,温度升高,而焓值基本不变。该过程也近似呈ε=0的等焓变化。

(5)等温加湿(A→F) 使用各种热源产生蒸汽(其焓值为hq),通过喷管等设备使其与空气均匀掺混,可使空气含湿量和焓值增加而温度基本不变。该过程热湿比ε=hq>0,且近似是等温变化。

(6)冷却干燥(A→G) 使用喷水室或表冷器冷却空气,当水滴或换热表面温度低于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将出现凝结、脱水,温度降低且焓值减小。这一冷却干燥过程热湿比ε=-Δh/-Δd>0,是空调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空气处理过程。

以上各种基本热湿处理过程中,前四种过程更具典型意义,它们的热湿比ε=±∞和ε=0两条线以任意一种湿空气状态A为原点将h-d图分为四个象限。在各象限内可能实现的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统称为多变过程,它们各自相对于一定的处理设备,也各具特定的过程变化特征,详见表1-1。

表1-1 h-d图上各象限内空气状态变化的特征

使用液体吸湿装置来处理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理论上它可实现各种多变过程,但从工程实用价值考虑,则限于对空气进行减湿处理。

图1-8所示的就是湿空气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线(假定空气的热、湿变化是同时、均匀发生的)。

图1-8 空气状态变化在h-d图上的表示

由解析几何知道,在h-d图上,热湿比ε就是直线AB斜率,因为它表示了过程线AB的倾斜角度,故又称为“角系数”。所以,对于起始状态不同的空气,只要斜率相同,即ε值相同,其过程线必然相互平行。根据这一特点,一般在h-d图的右下角处作出一系列不同值的ε标尺线,如图1-9所示为用ε线确定空气终状态。具体应用时,只要过初始状态点作平行于ε等值线的直线,这一直线(假定由AB的方向)就代表A状态的湿空气在一定的热湿作用下的变化方向。

图1-9 用ε确定空气终状态

【例1-3】 已知:B=101325Pa,湿空气的初态为tA=25℃,φA=60%,当加入10000kJ/h的热量和2kg/h的湿量后,温度tB=32℃,求湿空气的终状态。

: 在B=101325Pa的h-d图上,由tA=25℃、φA=60%找到空气状态A(图1-10)。

图1-10 【例1-3】示意图

求热湿比

A点作一条平行于ε=5000的直线,此线即为湿空气的变化过程线,此线与t=32℃等温线的交点即为湿空气的终状态B。由B点可查出φB=50%,dB=14.8g/kg(干空气),hB=71kJ/kg(干空气)。

本题可不用h-d图中的ε线标尺,而直接在h-d图上用作图法求得,由于Q=10000kJ/h和W=2kg/h,则有

A点任选一段Δd(或Δh)线段长度,按5∶1的比例求出Δh(或Δd)的值,按hAh的等h线与dAd的等d线的交点B'A点的连线即为ε=5000kJ/kg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如图1-10所示。AB'线与tB=32℃的等温线的交点B就是所求空气终状态点,有时把B'点称为辅助点。

需要指出的是,附图1给出的h-d图是以标准大气压作出的。当某地的大气压与标准大气压有较大差别时,使用此图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此时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利用标准大气压的h-d图加以修改。

1.5.3 确定湿空气的混合过程

【例1-4】 夏季时空调采用流量G1=40kg/h、t1=37℃、φ1=50%的新风与G2=160kg/h、t2=20℃、φ2=60%的回风混合,求其混合后的空气状态。

解1: 计算法求混合点3的hd

解2: 采用图算法。首先根据已知的t1φ1t2φ2在湿空气h-d图上找到1、2点并连成线段1-2(图1-11),因为G1/G2=40/160=1/4,所以将线段1-2平分成5段,而距离2点取一段,即得空气混合状态点3。此点空气的状态参数是t3=23.4℃,φ3=62%,h3=51kJ/kg(干空气),d3=0.011kg/kg(干空气)。

图1-11 【例1-4】示意图

有时两种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其混合点落在饱和线(φ=100%)以下,如图1-11所示的3'点。这说明空气混合后呈过饱和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态。此时,多余的水蒸气即会凝结而从空气中析出,空气仍然恢复到饱和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凝结水带走了水的显热,因此空气的焓值略有降低。实际上,由于凝结水带走的显热很少,因此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也可近似看作等焓过程,即混合点3'的空气沿3'-4'等焓进行,Δd=d3'-d4'为析湿量。

1.5.4 确定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1)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空调系统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的确定,可以在h-d图上进行。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在h-d图上找出室内空气状态点N

②根据计算出的室内冷负荷Q和湿负荷W计算热湿比ε=Q/W,再通过N点画出过程线ε

③选取合理的送风温差(表1-2),根据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即温度精度)查取送风温差,并求出送风温度t0,画t0等温线与过程线ε的交点O即为送风状态点。

表1-2 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

④由下式计算送风量G(kg/s)。

          (1-19)

如果所计算的送风量折合的换气次数n值大于表1-2中的n值,则符合要求。

如果知道室内显冷负荷Qx,则可用下式计算送风量G

          (1-20)

式中 1.01——干空气定压比热容,kJ/(kg·K)。

【例1-5】 某空调房间冷负荷Q=3314W,湿负荷W=0.264g/s,室内空气状态参数为tN=22℃±1℃,φN=55%±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5Pa,求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 先绘出本题的h-d图,如图1-12所示。

图1-12 【例1-5】的h-d

a.求热湿比

b.在h-d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N,通过该点画出ε=12600的过程线。取送风温差Δt0=8℃,则送风温度t0=22-8=14(℃),从而得出

h0=36kJ/kg hN=46kJ/kg

d0=8.6g/kg dN=9.3g/kg

c.计算送风量

按消除余热

按消除余湿

(2)冬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室内散湿量一般冬、夏季相同,冬季送风量可以与夏季送风量相同,但必须满足最小换气次数的要求,送风温度也不宜超出45℃。

【例1-6】 仍按上题基本条件,如冬季热负荷(耗热量)Q=-1.105kW,散湿量W=0.264g/s,确定冬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 先绘出本题的h-d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例1-6】的h-d

①求冬季热湿比

②如果全年送风量不变,由于冬、夏室内散湿量相同,则冬季送风含湿量与夏季相同,即

d0=d0'=8.6g/kg

N点作ε=-4190的过程线(图1-13),与8.6g/kg等含湿量线的交点即为冬季送风状态点O'hO'=49.35kJ/kg,tO'=28.5℃。

或计算hO'=hN+Q/G=46+1.105/0.33=49.35(kJ/kg),由h-d图查得,tO'=28.5℃。

若希望冬季减少送风量,提高送风温度,如tO'=36℃,则在ε=-4190过程线上可得O″点,tO=36℃,hO=54.9kJ/kg,dO=7.2g/kg,送风量则为: